信宮檀台
檀台,也稱邢台,在今邢台市內,戰國時期,趙成侯二十年前355年)“魏獻榮椽,因以為檀台”,裴駰《集解》雲:“徐廣曰‘襄國縣有檀台’”。
司馬貞《索隱》雲:“劉氏雲‘榮椽蓋地名,其中有一高處,可以為台’。非也。按榮椽是良材,可為椽斫飾有光榮,所以魏獻之,故趙因用之以為檀台。
”趙成侯把魏國進獻之木,擴修為檀台,“檀台”是一種台閣式的華麗建築。
其巍峨高峻,氣魄宏偉,每登台遠眺,旭日東升,晨曦茫茫,日出自天涯海角;夕陽西墜,太行山群峰爭輝,惟檀台高峻,陽光燦燦,氣勢甚為壯觀。
這種豪邁景象,激發了趙成侯稱雄立業的壯誌,為表示其言必信、行必果的決心和信心。
趙武靈王時曾多次在檀台信宮大會天下諸侯,並於此發布胡服騎射的重大國策。
宋代時,以邢州龍崗縣有檀台之故,將龍岡縣改名為邢台縣,此係今邢台縣名之由來。檀台古邢台)建於公元前355年,比邯鄲叢台建於前187年)早168年,曆史上邢台縣檀台與邯鄲縣叢台齊名,他們共同見證了趙國的輝煌。
檀台碑原在順德府署大堂西東倉巷旁邊,即順德路,原有“古邢台”碑刻遺跡。
後來由於順德路拓寬,“古邢台”遺址被平。
檀台煙雨”隋唐時即成勝景,明清時是順德府十二景之一。
沙丘平台
沙丘宮平台遺址位於今河北省邢台市廣宗縣大平台村南,是一個長一百五十米,寬七十米的沙丘。
廣宗縣境內地勢平衍,土壤概係沙質,到處堆積成丘,故古名沙丘。
沙丘宮也得名於此。
據史書記載,這片看似不起眼的土地,就是著名的“困龍之地”,威武不可一世的皇帝在此紛紛落馬,不甘心的結束了自己的一生。秦漢以來,此地成為一方名勝。
文人騷客在此留下不少了詩文--“武靈遺恨滿沙丘,趙氏英名從此休”;
戰國時期,沙丘為趙國屬地,趙王又在這裡設離官。
前298年,雄才大略、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傳位於少子趙惠文王,自號為主父。
此後,趙主父,閒居信宮邢台)和沙丘宮邢台廣宗)。
他的長子公子章與惠文王爭奪王位,興兵作亂,兵敗,逃到趙主父所住的沙丘宮。惠文王派公子成和李兌率兵包圍沙丘宮,殺死公子章,並將趙武靈王餓死在沙丘宮。
柏人城遺址
柏人城址位於河北邢台市隆堯縣城正西12.5公裡的雙碑鄉亦城、城角二村周圍。
該城始建於春秋,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曆史,是戰國時期趙國第二大城市,是當時當地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
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柏人城址是我國保存較好的古代大城池之一,據舊誌記載:“春秋周襄王17年,衛侯毀滅邢、並於衛,遂屬衛。28年晉文公伐衛取邢,又屬晉邑,乃為柏人。”
由此,柏人城似晉文公時所建。
到戰國,趙王遷元年又予以重修。
當時趙國隻有邯鄲和柏人兩個地方鑄銅錢。
這是戰國時柏人城經濟繁榮、商業發達的重要標誌。
喜歡2024年開始記錄都市貓的愛情請大家收藏:()2024年開始記錄都市貓的愛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