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成,又稱趙景子、趙景叔,漢族,趙武之子、趙簡子之父,中國春秋時代晉國六卿之一。
主要活動於晉平公末及昭公時期。
他是趙武之子、趙簡子之父。
公元前541年,趙武身故,趙成進入六卿,為中軍佐。
公元前527年便不幸早逝,其子趙鞅入六卿,是為趙簡子。
景叔趙成)之時,齊國派遣晏嬰出使晉國,晏嬰與晉叔向(羊舌氏,名肸)交談。
晏嬰說:“齊國之國政最後歸於田氏。”
叔向亦說:“晉國之國政最後將歸於六卿。
六卿行為過份,而晉國國君卻不知憂慮。”
趙鞅?-前476年),春秋時期晉國趙氏的領袖,原名趙鞅,又名誌父,亦稱趙孟。
《趙氏孤兒》中的孤兒趙武之孫。
春秋末年晉國六卿之一,戰國七雄中趙國的奠基人,晉陽古城的創建決策者,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
晉昭公時,公族弱,大夫勢力強,趙簡子為大夫,專國事,致力於改革,為後世魏文侯李悝變法、秦孝公商鞅變法和趙武靈王改革首開先河。
趙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家族。
趙之先為五帝之一:少昊。
顓頊的孫女女修,嫁給少昊的曾孫生了大業。
大業娶少典氏之女為妻,其裔伯翳為舜帝蓄鳥獸,又輔大禹治水,舜帝賜姓其“嬴”。
次子仲甄疑其襲父之爵);三子季封於偃,為偃姓之祖亦有一說“嬴”“偃”本為異形字)。
伯翳之後,正式稱嬴姓。
伯翳之子若木為舜帝封於徐城,為徐國之祖。
夏商之際,嬴姓之族費昌輔商代夏,世代為殷商貴胄,多有分封。
又有鐘離國、運奄國、阮國、姑幕國、黃國、郯國、飛廉國……共同拱衛殷商政權。
商周之際,武王伐紂,嬴姓蜚廉、惡來父子效忠商紂被殺,嬴姓中衰。
直至西周中期,惡來之弟季勝一係的造父擅禦戎,為周穆王所幸。
周穆王17年,徐偃王作亂,造父駕車一日千裡,為周王室平亂立下大功,周穆王因此次戰功封造父於趙城,造父族於是為趙氏。
造父得幸,其旁係家族連帶受寵。
周孝王時期,造父侄孫非子被安置於汧、渭之間管理馬匹,馬畜蕃息,周孝王封非子於秦,作為周朝的附庸,繼續嬴姓的祭祀,號曰秦嬴。
造父之後世代出入周室,為周王親信,後逐步位列卿士行列,趙氏日強。
周孝王之後,周室走向衰微,周厲王無道,國人暴動,厲王奔彘,入趙氏封地。
前789年,周宣王與薑氏之戎大戰於千畝,周軍慘敗。
宣王得奄父之力方才免於難。
宣王之子周幽王昏庸,奄父子叔帶屢諫不從,叔帶攜族入晉,侍奉晉文侯。
晉國六卿
叔帶入晉為大夫,至趙衰受晉文公器重,位列世卿,其後世代為晉國六卿,功勳卓著,家族顯赫。
後趙盾執政,趙氏一門力壓諸卿,權傾晉國。
趙盾死後,趙氏四分五裂。
趙盾之子趙朔早亡,使趙氏陷於危機。
後其遺孀趙莊姬與趙嬰齊通奸,趙同、趙括驅除趙嬰齊,趙氏內訌致使元氣大傷。
前583年,趙莊姬誣告趙氏謀反,欒書、郤錡作證,晉景公召集諸卿大夫攻打趙氏於下宮,族滅趙氏,史稱“下宮之難”。
此役過後,趙氏地位一落千丈。大宗隻剩一名嬰兒尚存。
幸得韓厥求情接濟,晉景公歸還趙氏封邑,命趙武續嬴姓嗣,趙氏才得以保留最後一絲血脈。
喜歡2024年開始記錄都市貓的愛情請大家收藏:()2024年開始記錄都市貓的愛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