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躒向晉定公請命:“當年君侯命令臣僚,首先發動禍亂的人必須處死,君臣的盟書還沉在黃河裡,現在趙氏、範氏、中行氏三家開始發動禍亂,如今我們僅僅是驅除趙鞅,這樣的懲罰對趙氏太不公平了。
法律之上人人平等,請將中行氏、範氏一並驅除!”
晉定公同意三卿的請求,至11月,智氏、韓氏、魏氏三家軍隊奉晉定公之命攻打範氏、中行氏。
但由於範氏、中行氏家底太過雄厚,三卿的軍隊竟然未能攻克叛軍,反而令荀寅、士吉射惱羞成怒,決定向晉定公發動進攻。
齊國公族後裔高強提醒二卿:“攻打國君是以下犯上,弄得不好會成為眾矢之的,萬劫不複!”
高強的忠告明顯沒有引起二卿的重視。
荀寅、士吉射將囤積在晉陽的主力大軍掉轉方向攻打首都,晉定公驚恐萬分,號召國人剿滅叛軍,於是範氏、中行氏至此走上眾叛親離的道路。
智氏、韓氏、魏氏三家軍隊為晉侯守衛國都,範氏、中行氏未能攻克,戰敗而逃。
三家趁勢反攻,趙軍也從晉陽城中突圍,趙氏之危暫時緩解。
四卿主政
在韓不信與魏侈的多方奔走、勸說下,執政荀躒認定範氏、中行氏為國家的敵人,赦免趙鞅。
繼續擔任上卿。荀躒、趙鞅、韓不信、魏侈四卿在晉定公的宮殿裡盟誓,誓死討伐中行氏、範氏,除死方休。
由於範氏、中行氏兩大貴族的退賽,國內又出現了新的貴族躍躍欲試,剩下的四卿也需要對戰利品進行新一輪的分贓。
由智氏、韓氏、魏氏三家早已預定的計謀,即範氏旁支士皋夷為範氏宗主、智氏寵臣梁嬰父取代中行氏之位,也就是六卿製度不變,國家繼續由六個家族來分治。
這樣的分配是荀躒等人早已擬定的,大家將議案交給趙鞅,爭取他的同意,結果趙鞅表示反對。
1,趙鞅並非一心謀私的政客,他非常希望國家能夠集權,對於六卿分晉的局麵導致晉國疲憊不堪早已痛心疾首;
2,趙鞅因為士鞅的緣故,非常反感貪婪霸道的範氏一族,無論士吉射還是士皋夷;3,荀躒是個陰險毒辣、唯利是圖的政客,為發展自家,連自己本家中行氏都可以出賣;
4,梁嬰父是個卑劣小人,趙鞅打心眼裡鄙視他。
總之,趙鞅堅決不同意荀躒的政治主張——國家繼續由六卿分治。
而韓不信、魏侈這時候成為了趙鞅的追隨者。三家合計:由梁嬰父代替中行氏,必然成為荀躒的死黨;範氏是最肥的家族,趕走了貪婪的士吉射,換來士皋夷,範氏依然強大,而且如果範氏、梁氏位列六卿,那麼必然親於智氏,對韓、趙、魏三家的威脅極大。於是韓、趙、魏異口同聲,反對恢複六卿製,荀躒無奈隻能作罷。
舍車保帥
不管是趙鞅基於何種原因,他對荀躒的意見執意不從,卻嚴重侵害到梁嬰父的利益。
梁嬰父便對荀躒竊竊私語:“趙鞅的勢力會強大得這麼快,都是因為董安於。
如果不殺董安於,讓他始終為趙氏主持一切,趙氏終有一天會得到晉國,為何不借口董安於先發起戰禍之名去責備趙鞅?”
荀躒采納梁嬰父之計,派人轉告趙鞅:“士吉射、荀寅雖確實發動了叛亂,但刨根問底還是董安於挑起的。
晉國的法律早已注明:率先發動禍亂的人必須處死。如今範氏、中行氏已經服罪,請您看著辦吧!”
喜歡2024年開始記錄都市貓的愛情請大家收藏:()2024年開始記錄都市貓的愛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