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襄子?―公元前425年),嬴姓,趙氏,名無恤亦作“毋恤”),左傳也作趙孟。
春秋末葉晉國卿,趙氏家族首領,戰國時期的趙國的奠基人。
晉定公十二年公元前500年)立為世子,晉出公十七年公元前476年)趙簡子卒,繼承父業,周威烈王元年公元前425年)卒,諡號為“襄子”,故史稱“趙襄子”。
與其父趙鞅即趙簡子)並稱“簡襄之烈”。
出身背景
趙襄子為趙鞅之子,因母是從妾,又是狄人之女,所以,他在諸子中名分最低,屬於地位最低的那類庶子。
在他小時候,甚至連趙鞅也看不上他。
但是,毋恤從小就敏而好學,膽識過人,不似諸兄紈絝,久而久之,引起趙氏家臣姑布子卿的注意。
子卿素以善相取信於趙鞅。
有一天,趙鞅召諸子前來,請子卿看相,子卿趁機舉薦了毋恤。
趙鞅注重對兒子們的教育和培養。
他曾將訓誡之辭,書於若乾竹板上,分授諸子,要求他們認真習讀,領悟其要旨。
並告訴他們三年之後要逐一考查。
然而,在考查時,他的兒子們,甚至連世子伯魯,也背誦不出,以至連竹板也不知遺失何處。
隻有毋恤對竹板上的訓誡背誦如流,而且始終將竹板攜藏於身,經常檢點自己。
於是,趙鞅始信子卿所薦,認為毋恤為賢。
及至諸子長大成人,趙鞅又對他們進行更深的考察。
有一天,他召見兒子們說:“我將一寶符藏於常山之上,你們去尋找吧,先得者有賞。”
於是,諸子乘騎前往,尋寶符於常山。
然而,他們誰也沒有找到寶符,隻得空手而歸。
隻有毋恤說:“我得到了寶符。”
趙鞅聞聽便讓他將情況道來。
毋恤說:“憑常山之險攻代,代國即可歸趙所有。”
趙鞅聽罷高興異常,頓覺隻有毋恤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是趙氏大業難得的繼承人。
遂廢掉世子趙伯魯,破例立毋恤為世子。
公元前476年,趙簡子卒,毋恤承襲簡子晉卿之職,史稱趙襄子。
謀取代國
襄子的姐姐是代王的夫人,在趙簡子死後,襄子到夏屋山,請代王相見,代王毫無戒備前來赴會。
在酒宴上,襄子早已安排下埋伏陷阱,斟酒的人在行斟時,趁機用斟酒用的銅勺刺殺代王及其從官。
代王一死,趙軍隨即興兵伐代,一舉占領代國,將其領土並入趙氏版圖。
襄子之姊泣而呼天,拔下發笄自刺而死。
智伯之怨
簡子死後,晉國正卿由智伯瑤取而代之。
智伯為晉國正卿後,竭力發展自家勢力,很快成為智、趙氏、韓氏、魏氏等卿大夫中,權力最大,實力最強的家族。
晉出公十一年公元前464年),智伯與趙襄子一同率兵包圍鄭國京師,智伯讓襄子率先領軍攻城,襄子則用外交辭令推脫,讓智伯出兵。
能言善辯的智伯此時卻憤而罵曰:“你相貌醜陋,懦弱膽怯,趙簡子為什麼立你為繼承人?”
襄子答道:“我想一個能夠忍辱負重的繼承人,對趙氏宗族並沒有什麼壞處罷!”
喜歡2024年開始記錄都市貓的愛情請大家收藏:()2024年開始記錄都市貓的愛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