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跳出來做刺頭的臣子被晾在了那裡。
晾了好一會兒,他有些受不住,隻好接著開口:“臣以為,自古無立……”
他這一回話沒能說完,程念影打斷了他:“聽聞費大人是愛民如子的好官。”
朝中百官的姓名、官職、出身,都由吳巡一手交給了程念影。
傅翊從前有習慣,儘可能地去搜集禦京中所有官員的背景。
哪怕是再小的官。
他未必每個人都記得,但這些東西卻被記載入冊,需要時就能翻閱。
這也是他隨手就能拿人來設局的原因之一。
那位費大人沒想到新儲君知曉自己是誰,一時有些彆扭地擰了擰脖子。
但儲君誇他是好官。
他難道還能說“不,我不愛民也不是好官嗎”?
費大人板著臉,語氣僵硬道:“承蒙儲君賞識,臣銘感五內。但祖製不可……”
程念影還是沒給他說完話的機會,她又道:“如此好官,該去矩州。”
費大人臉色驟變。
矩州。
窮苦之地!
“那裡的百姓正需要費大人這樣的好官。”程念影一字一句說得語氣輕輕,分外真誠。
“儲君是因臣反對儲君登基,才故意將臣發配至那等窮苦地嗎?”費大人難掩憤懣。
程念影怪異地看了他一眼:“說你好官,原來不是。”
費大人急著要再開口。
程念影又道:“矩州不是我桓朝的地界嗎?”
梁王震聲道:“自然是!”
程念影問:“你們要將桓朝疆土劃分給那些小國嗎?”
底下馬上響起了一片:“不敢!”
“矩州自是桓朝疆土!”
“既然也是桓朝疆土,那裡的百姓不是我們的子民嗎?”
“……自然也是桓朝子民!”
“因那裡的百姓窮苦,便認為去那裡做官是被我欺壓。你們原來隻想做官,做為不為百姓的官倒並不要緊。能留在富庶地弄權便好。”程念影皺起眉毛,“費大人,你叫我失望。”
“你不是個好官,外間傳言,都是假的。”程念影語氣篤定。
費大人臉上一陣青一陣白。
“臣失言……臣不該妄自揣測儲君,但臣絕無輕慢百姓之心。”
“那矩州你去嗎?”
“……”
“那你還說什麼?”
“臣……臣……臣上有老母,已年逾七十,恐怕……”
“你去做好官,你母親也會為你開心的。”
“……”
殷輝義差點笑出聲。
梁王更悄悄鬆了口氣,他先前都多餘擔心了,他女兒就是厲害!
登基大典最終還是被定了下來,連當初岑家搜出來的那些信件都沒用上。
登基一事按照傳統慣例,本該是大臣們再三請儲君摒棄先帝駕崩的悲痛,早日登基,穩定朝局。然後儲君假裝拒絕幾下,你拉我扯,最終將儲君捧上帝位。
寫入史書就是一段標準佳話啦!
當然,有些人一早想的是,如果儲君但凡假裝拒絕,他們就立馬改口說請其他皇子登基。
結果這位根本不假裝。
一提她就應。
將來史書會多難看啊,他們都不敢想!
……
登基大典其實早從老皇帝駕崩就開始準備了,不然新帝登基時哪裡來得及?
現在倒便宜了程念影。
隻是袍服得另製。
這中間等候的時刻,程念影還是照常每日去郡王府。
中途她還把沒死的木荷拎出來,學著老皇帝當初的樣子,來了個當堂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