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九真朗聲笑道:“那便繼續走!玉石界的風雨,我等同道一起扛!“
朝陽躍出地平線,金光灑落在眾人身上,也灑在遠方仍顯朦朧的玉京城樓。風雨未歇,但曙光已現。新的征程,就此啟航。
2、玉藏龍淵·賭石神龍
——風起於青萍
一晨鐘
玉京樓家宗祠的銅鐘撞響第七聲時,晨曦正掠過簷角鴟吻。樓望和立於高階,玄色長袍下擺在風裡微動,眸光沉靜如水。宗祠內,先祖“玉眼公“的畫像高懸,老人手執原石,指下翠色幾欲破紙——那是樓氏一脈的起點,也是今日責任的源頭。
二玉母安存
龍淵玉母現世的第十日,暫存於樓家“靜玉室“。室壁以鉛玉合金澆築,外覆三指厚的碧玦岩板,可隔絕一切玉髓波動;頂部留玉佛龕位,供彌勒玉佛常駐鎮壓。每日辰時、申時,由樓望和攜沈清鳶入內,以透玉瞳與秘紋共感,記錄玉母能量起伏。昨夜子時,能量曲線陡升三格,幸得玉佛金光壓製,未釀禍端。靜玉室鐵門閉合時,“哢嗒“一聲,似在提醒:危機從未遠離。
三暗線潛流
北灣廢礦搗毀已逾半月,然“黑石盟“餘孽仍在暗處活動。樓家情報部呈報:
1.南洋港口出現一批“墨魂玉“碎料,報關單寫明“建築石材“,實則富含邪玉素;
2.緬北公盤內部人士透露,夜滄瀾雖重傷未愈,卻於深宵密會不明來客,席間提及“封玉大典“四字;
3.滇西秦家傳訊,有陌生商隊高價收購“火玉髓“,數量巨大,用途不明。
一條條暗線,隱約指向同一目標——阻斷樓家尋找“封玉大典“,進而奪取玉母。
四封玉大典
“封玉大典“,上古玉族祭祀儀式,用以調和天地玉能,令狂暴玉母重歸沉寂。典籍記載殘缺,唯知需“三玉共鳴“——透玉瞳、彌勒玉佛、仙姑玉鐲——輔以“龍紋秘璽“方可成禮。龍紋秘璽下落,現存一線線索:昆侖玉墟崩毀時,曾有鎏金玉片飛落,上刻“璽影“二字。沈清鳶推測,此片或為秘璽投影,指向真正埋藏之地。
五鎏金殘片
樓望和與沈清鳶再入昆侖殘墟。雪線以上,寒風如刃,冰霧迷眼。二人循著崩塌痕跡,於崖壁縫隙發現那枚鎏金殘片:兩指寬,一指長,厚不及毫發,卻透出溫潤金輝。殘片邊緣有細若發絲的龍紋,與彌勒玉佛腹內秘紋恰好契合。沈清鳶以玉鐲輕觸,殘片立現虛幻光影——一幅地圖:蜿蜒山脊,儘頭是一座被雲霧環繞的古堡,堡門匾額隱約可辨二字:“玉闕“。
六玉闕古堡
玉闕,傳說中的上古玉族祭壇,百年方現一次,位置飄忽不定。殘片地圖所示,恰在昆侖與塔裡木盆地交界——“迷霧達阪“。那裡終年雲遮,磁脈紊亂,常人難近。樓望和決定:三日後啟程,赴達阪尋玉闕,務必在“黑石盟“之前找到龍紋秘璽。
七部署
返回玉京,守護同盟召開緊急議事。
1.外防:秦九真率三百精銳駐守昆侖山口,截斷可疑商隊;
2.內守:樓和應親鎮靜玉室,加派“碧玦衛“晝夜巡護;
3.遠征:樓望和、沈清鳶輕裝簡行,帶透玉瞳、彌勒玉佛、仙姑玉鐲,秘密前往迷霧達阪;
4.情報:秘紋司散布眼線,緊盯南洋港口、緬北公盤動靜,一有異常,飛鴿傳書。
議畢,眾人齊立,舉杯齊眉——
“此行艱險,唯願玉母無恙,玉石界得安。“
瓷盞相碰,脆聲清越,如黎明第一縷光。
八迷霧達阪
第三日卯時,迷霧達阪腳下。
濃霧如牆,十步外不辨人影。樓望和以透玉瞳探視,霧中玉能脈絡交錯,隱約組成巨大龍紋,與殘片地圖呼應。二人循紋而行,步步為營。午時,霧色稍散,一座巍峨古堡現於斷崖之上——玉闕。堡門斑駁,銅綠掩映,卻自內透出溫潤金輝,似在迎接,又似在審視。
樓望和抬手,輕觸門環,低聲道:“玉闕,我來了。“
“吱呀——“
古老門軸緩緩轉動,塵埃飛散,金光瀉出。迷霧背後,是曙光,還是更深的深淵?
二人對視,點頭,並肩踏入。
——第0013章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