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科金財的強勢表現不同。
上個星期表現強勢的光大證券和西部證券,在周五大跌之後,今天在消息麵的刺激下,集合競價呈現出來一個高開。
不過。
開盤之後,就迅速走低。
從量能上來看,光大證券今天開盤後,量能隻達到了2.67的數值,和之前相比起來,不算是明顯放量。
西部證券也同樣如此。
證券板塊有一個很明顯的聯動性走勢。
一旦走強,板塊中的券商股,幾乎都會上漲,一旦下跌,大夥基本上也都是一致向下。
對比股市其他的板塊而言,證券板塊更像是一個紀律嚴整的整體。
開盤後的證券板塊,走的波瀾不驚,李成剛持股的光大證券和西部證券,高開之後,一路慢慢向下調整。
中科金財的一字板,拋盤十分少,再加上封單並沒有減少。
李成剛也就將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光大證券和西部證券這兩隻持倉股票上了。
資金越多,其實並非全部都是益處。
因為要合理的分配倉位,這就必須要尋找更多的股票,來加入自己的“股票池”之中。
這個股票池,並非是自選股,而是持倉股。
簡單的來說。
自選股是平時觀察的一些股票,而股票池的股票,則是持倉的股票。
比如有五千萬的資金,分彆買入的話,至少要選十隻股票,進行組合式的投資買入。
至少要包括五個板塊。
比如金融股、行業股、概念股等區分。
選定了股票池之中的股票後,每次看盤時,就要觀察股票池中的股票情況,遇到有下跌的,逢低買入一些,而即便是有上漲的股票,通常也不會輕易單獨賣出!
而是要根據大盤目前所在的點位上,觀察股票池中的股票,有哪些股票是和大盤同步上漲到了這個點位。
和大盤同步上漲的股票,選擇到達某個點位後賣出。
而沒有同步的股票,究竟是否要賣出,還是繼續持股等待,就必須要提前做出來選擇。
因為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看盤的時候,隻能觀察一兩隻股票的走勢,資金越多,就必須要采取組合分散式的投資,比如一隻持倉股票,上漲了20%,而另外一隻則是下跌了10%,由於買入的資金都是一樣的。
對於整體而言,同樣也是上漲的。
所以當具體判斷,是否要暫時清倉賣出時,依據並非是某隻股票連續上漲,或者是某隻股票連續下跌了,而是要看股票池中持倉的所有股票,平均下來,漲了多少。
如同基金持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