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曲婉柔點頭。
“記得分開買。”
李成剛提醒她說道:“銀之傑是小盤股,不像是中國南車一樣,再加上,今天早盤的成交量很低,連續幾天,成交額也就是兩千多萬,咱們要買進去十分之一的成交額,不是很容易,沒辦法一次性買入,分開掛單……嗯,早盤又收回19塊錢左右了,等下午跌破19塊錢,在18.5附近的價格,上方賣單多,咱們就主動吃,賣單少,咱們就掛著等彆人砸盤撿就行了。”
掛單也是一個技巧。
尤其是對於銀之傑這種成交額並不大的小股票來說。
在成交量不活躍的情況下,一次性買入並不是很容易。
李成剛曾經在網上看過一個言論。
最好彆一次性掛單,以免引起主力資金的注意力。
實際上。
這個言論很搞笑。
對於主力資金而言,他們在做一隻股票之前,都會去計算這隻股票外麵的流通股本,到底是有多少股。
這東西在個股資料中,都是透明的,一眼就看見了。
然後接下來,隻需要關注自己在某個價格區間內,買入多少股就可以了。
至於彆人一次性買入多少股,對於主力資金而言,根本沒有去關注。
原因很簡單。
他們隻需要拿到一隻股票足夠的籌碼,或者計劃中的籌碼即可。
剩下的籌碼,有多少人拿著,他們並不去關心——事實上,也不可能被一個人全部都拿走。
比如一隻股票除了十大股東之外,流通在外麵的股票還有一億股,主力資金在一個價格區間內,買入了七千萬股,還剩下三千萬流通股究竟是被一萬個散戶買走了,還是被三千個散戶買走了,這對於主力資金而言,有什麼區彆?
隻要在底部下麵,這隻股票進行有效充分的換手,除了主力資金自己買入的股票之外,在底部價格區間內,這隻股票剩餘的流通股本進行有效換手就可以了。
有些人覺得。
如果一個股民買入的多,會引起主力資金的注意力。
但實際上。
這是股民自己在杞人憂天。
一個股民買入10萬股和一百個股民買入10萬股,並沒有什麼區彆——難不成一個股民買入10萬股,他就不會砸盤了嗎?
但股價拉升到一個幅度後,一百個人賣出十萬股和一個人賣出十萬股,對於主力資金而言,沒有任何區彆的!
隻要他買入了足夠的籌碼,占據資金優勢,就像是兩軍對壘打仗一樣,一方在武器、科技、環境以及兵力優勢幾十倍的情況下,對於另外一方究竟是“聯軍”還是散兵遊勇,根本就不會去在乎的。
反正都是會輸!
對於主力而言。
一隻股票剩餘的流通股,在五千人手裡還是四千五百人手裡,也沒多大區彆,反正他早就準備好了充足的拉升資金,到了某一個價格區間內,將剩餘在外的流通股,反複清洗,將外麵流通股換手率達到100%以上就可以了。
反正流通股本就那麼多,隻要有效換手率達到了即可。
在占據絕對優勢情況下,隻需要完成自己的計劃就可以了!
一點鐘開盤後。
大跌4.73%的創業板,指數勉強保持住橫盤走勢十幾分後,再度向下滑落!
幾分鐘內就跌到了—5.78%的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