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剛樂了,“李蘭,你這動作夠快的啊。”
“那是自然。”
李蘭說道。
“成剛,你的意思是,我們去報警嗎?”
張凡在群裡問道。
“張凡,不是我的意思,說句很現實,不太好聽的話,我沒有買亞光科技,我也沒有推薦你們買任何股票,而且現在虧損賠錢的是你們,至於你們想怎麼做,那就是你們的事情了。”
李成剛說道:“報警還是不報,在於你們,我沒有任何建議和意見。”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又不是當初的未成年人,做什麼事情,自己心裡有數才對。
對於張凡這種,凡事都要問彆人意見的做法,李成剛心裡是挺厭惡的。
因為這樣的人,通常都有一個特點——他們如果覺得一件事情做錯了,那麼他們第一反應就是將錯誤歸納在彆人的身上。
振振有詞的宣稱,都是彆人這樣說了,那樣說了,所以才導致他們犯錯了。
雖然張凡剛才在群裡也給李成剛道過歉了。
李成剛原諒了他,並不代表還會繼續犯這樣的錯誤。
“算了算了,大家都是同學,撕破臉皮就沒意思了。”
有人說道:“我賠了幾千塊錢,就當花錢買個教訓好了。”
“如果報警了,將來取證也是一個麻煩事兒,估計得浪費不少時間。”
又有人說道。
看見他們說的話,李成剛也並沒有覺得驚訝,這在他意料之中。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張凡。
也不是所有人都會像他那樣,頭腦發熱,將買房錢都拿出來,幻想著在股市裡麵博一下。
同樣。
出事兒了以後,有人會選擇花錢買教訓,有人會覺得咽不下這口氣。
其實歸根到底,還是兩個字——金錢。
“易水寒就這樣把咱們騙了,你們難道就這樣甘心被他騙?”
張凡在群裡激動的嚷嚷著:“錢多錢少無所謂,最主要的是,咱們都是同學,你們就這樣受騙上當?”
李成剛就看個熱鬨,也不吭聲說話,看見張凡說錢多錢少無所謂的時候,隔著手機他就笑了。
如果張凡這一次隻賠了幾百塊錢,李成剛相信他大概率肯定就是斬倉割肉,然後最多在同學聚會時,罵一句易水寒不是東西,然後這個事情就算了。
但張凡兩天虧損了四萬塊錢左右。
他是最不甘心的那個人。
“張凡,我說句很實在的話。”
有人回應他了:“易水寒推薦我們買亞光科技,成剛他現在懷疑的理由其實也經不起推敲,因為成剛懷疑他的理由,也就是覺得,易水寒應該能夠看出來風險才對,但易水寒並沒有說風險,隻是推薦讓我們買入,但最終選擇權還是在我們自己手中,人家沒有拿刀逼我們,所以即便報警,也隻能是以推薦股票的理由報警而已,我覺得,挺難的,反正我是認賠了,明天就割肉不玩了,股市這東西,真的是風險太大了,什麼都沒乾,兩天就賠掉我一個月工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