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財某部、國某委紛紛要求上市公司在六個月內,不得減持股票,並且鼓勵上市公司增持,回購或者以員工持股的方式,來維護自家公司的股價。
並且公布彙金將會購買2000億五大基金公司的偏股基金。
不過這些消息,也絲毫沒有給股民帶來信心。
這幾天彙金不斷公布自己購買了多少億的股票。
隻可惜。
這些股票除了銀行就是石油,要麼就是各大權重——總之,大多數股民都沒有買。
所以即便彙金報出的數字,一個比一個大,但對於大多數股民而言,仿佛就像是在看一個和自己沒有任何關係的報表一樣。
到了晚上八點半之後,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開始加入了“停牌自救”的行列。
數百個清一色的公告。
又有660家上市公司申請停牌!
滬市有151家,而深市有509家!
深市的股票,大多數都是中小股票,也是這一次股災中受到衝擊最大的。
由此以來,市場目前一共已經有1429家上市公司申請停牌了。
而到7月7日為止。
市場一共有2776家上市公司。
申請停牌的公司,超過了51%的比例!
這讓李成剛覺得無語的同時,隻能感慨市場的殘酷。
而在股吧裡,則是爆出來了一個大新聞。
“……不是公司不願意停牌,而是交易所駁回了公司申請的停牌……”
有家上市公司的董秘,在回答股民為什麼公司還不停牌的時候,不小心泄露了秘密!
雖然這家上市公司的董秘,在半個小時之後,就刪除了這條回答,但是也被人截圖下來了。
於是。
股吧裡麵又是一陣鬨騰。
李成剛也看見了這個新聞,加上今天申請停牌的公司,已經有超過51%上市公司停牌了,這個比例絕對是“全世界都沒有”的,而且,這個事情已經不能在這樣下去了,再允許一些公司隨便找理由停牌,隻會讓市場進入到“休克”狀態。
就如同今天的創業板一樣。
指數全天走平,成交額銳減到了驚人的447億元。
2015年2月11日之後,創業板的成交額就沒有少於447億這個數字。
而在昨天的7月6日,創業板成交額還有1380億。
今天直接就減少了九百多億的成交額!
眾多公司停牌是無奈之舉,但停牌不意味著,就能規避風險了。
這一點不僅僅是李成剛知道,交易所對此也是心知肚明的。
那些嚷嚷著停牌的股民們,根本就沒有去想一個問題。
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停牌,等於市場也在不斷縮小流動性,一個沒有流動性的市場,那才是最可怕的!
而停牌的公司越多,剩下沒有停牌的公司,就越要承受壓力,因為一些公募和私募的基金,或者是融資融券,配資等等,在觸及平倉線的情況下,隻能被動拋棄那些還沒有停牌的公司股票。
所以說,越來越多的公司停牌,對於市場並非是利好,而是無意中反而造就出來了一個潛藏的利空!
眼下。
就要看拿著無限信用卡的彙金,怎樣來挽救市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