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沒有放量啊。”
曲婉柔仔細看了看說道。
“所以我說感覺很像。”
李成剛嗯了一聲,抽了一口煙,盯著特力A的k線圖看了一會兒,說道:“一般來說,向上突破的島形反轉技術組合,是在連續下跌之後,進行加速跳空,然後構築一個底部,所以當它向上突破時,必須要在底部跳空上漲時,將底部籌碼震出來,從而放出成交量。”
“特力A一路跌下來,在7月7日和8日這兩天,算是一個下跌加速跳空的走勢,昨天10萬手的成交量,5%多的換手率,這已經不算小了,馬馬虎虎也能算是底部巨量的反轉組合了。”
曲婉柔疑惑的看了看k線圖上的數據,不解的說道:“那為什麼顯示成交量的紅柱這麼低?”
“那是成交額!”
李成剛無語了,提示她說道:“你仔細看看,之所以紅柱短,是因為那是成交額一億多元,實際上,7月9日成交了10萬手,6月8日那一天,特力A股價最高點時的成交量,也才不過10.44元手而已!”
曲婉柔仔細看了看,吐了吐香舌,笑道:“哥,你看的真仔細,你不說,我都一直沒怎麼注意!”
“有些人看成交量,就是你這樣去看的,隻去看紅柱和綠柱的高點,卻是忽略了那是成交額,是錢,而不是成交量!”
李成剛搖了搖頭,“估計今天又會有人高呼牛市第二波來了。”
果不其然。
到了晚上,眾多股評家和大V們紛紛大呼:“牛市的第三浪要來了。”
“從1974到5178的上漲,不過是這一輪超級大牛市的第一大浪,而從5178的下跌,是第一大浪後的調整,接下來,就是要見證牛市大三浪,也就是真正主升浪的時候來了。”
每次看見這些股評家們的吹噓,李成剛就忍不住懷疑,“這些人到底是收了誰的好處費?”
因為一些股評家每天分析市場,股齡也有十幾年了,這輪牛市分明已經就結束了,不論是創業板還是大盤,在技術組合上,都出現了向下的島形反轉。
但這些人仿佛視而不見一般。
但凡上漲就吹牛市。
這是為什麼?
晚上在撰寫博客文章時,李成剛看了看留言,同樣,也有許多人,紛紛詢問他,是不是牛市第二輪來了。
李成剛感覺好像找到了答案。
一直以來,國內市場都是牛短熊長,以震蕩市為主,除了6124那一輪不斷的陰跌,市場大多數股票都沒有機會外,其實每一年的市場,都有“結構性行情”,也就是所謂的“吃飯行情”。
如果真正掌握了技術,有了自己的交易係統,能夠止盈止損,有了屬於自己的“聖杯”,將投資的目光放長遠,不執著於每一個看似“機會”的陷阱,以年為單位來計算收益率的投資者。
應該都是盈利的!
李成剛堅信這一點。
但現實情況往往很殘酷。
大多數股民都是虧損的。
所以大家都喜歡看專家們說漲。
因為隻有上漲才能賺錢。
休息的兩天時間裡。
關於牛市第二波的言論,經過時間發酵,又是引起一陣熱議。
劉家和還專門打來電話,詢問李成剛,是否真的是牛市第二波來了。
李成剛對此隻能表示無語。
國內股民恨不得天天都是牛市。
可現實情況卻是,假如每天上漲3%的話,那麼一年下來,股市會漲到多少點去?個股又要漲到幾千塊錢以上去?
隻有少部分冷靜的股民,才會去思考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