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頂部構築的階段,有些股票漲勢凶猛,而且,有些人拿著的股票,有很多時候都是市場上漲時它橫盤調整不漲,但市場開始構築頂部,高位橫盤以後,持有的個股才突然猛漲兩天。
如果之前就賣掉了,那麼看見之前的股票,一直都沒有漲,而到了李成剛提示風險區域以後,它才開始漲了,有些股民心裡隻會抱怨李成剛瞎咋呼,而且這種“丟錢”的感覺,讓他們會去尋找一些和之前所持個股k線圖有些類似的個股買入,等待幻想著會不會能吃上一波。
但熊市格局就是這樣。
市場上漲時,由於沒有判斷對熱點,造成指數上漲而個股不漲,想守株待兔,結果思路不對,隻能再次眼睜睜看著沒買入的股票上漲,而當市場開始下跌時,所持有的個股,跌起來可是一點也不含糊。
甚至還會出現“搶著下跌”的走勢。
這已經不是左右挨耳光了。
簡直就是被人換著花樣來回打!
“……的確,這一次牛熊轉換,居然真的都是以股災方式完成的。”
李成剛盯著這條留言,心裡認真思忖分析起來。
打開股票軟件,仔細看了看,李成剛突然間發現一件事情。
在1、3、5這三浪下跌之中,幾乎都是中小盤個股走出來了災難一樣的連續跌停,而大盤這邊的大權重和大金融以及大消費個股,雖然下跌,但卻並不是跌停。
“難道這是市場主力在暗中調倉換股嗎?”
李成剛點燃一根香煙,默默的思忖分析著。
基金等主力資金和散戶不同。
散戶如果想空倉,那直接清倉走人就行了。
但有些股票基金,是沒有辦法清倉的,它們必須得保持一定倉位才行。
隻要基民買入基金,那麼基金經理就必須得相應買入一定的股票才行。
所以在第一輪股災出現之後,李成剛判斷這種極端走勢,肯定要迎來一波報複性反彈,原因就是在於,有些基金主力是沒辦法退出的。
因為當市場運行到高位時,有些基民是不知道市場目前是有風險的,他們隻是看見同樣買了基金的朋友們買基金都賺錢了,於是他們也無腦買入。
而基金發行完畢之後,基金經理就必須要買入股票,不能空倉,所以才會有報複性反彈出現——基金也是要跑路的。
而股災的暴跌。
除了杠杆盤和融資盤之外,基金倉位也是暴跌的罪魁禍首之一。
隻要有基民割肉贖回,那麼基金就必須得賣出持倉股。
整個市場就是一個連鎖反應。
李成剛敲擊了一下鍵盤,他第一個選擇的股票是格力。
多年以來,格力、伊利等消費大藍籌,都是市場的中流砥柱,再加上分紅也十分痛快,這些大藍籌通常都是基金必須的股票之一。
“果然。”
李成剛掃了一眼格力的走勢,一眼就覺得不對勁兒了。
格力在股災下跌之後,從日K線圖上來看,回到了2014年12月份構築的跳空上漲平台這裡,反複縮量之後,在2015年10月8日這一天,又出現了一個向上的跳空缺口。
而今天格力也跟隨市場跳水來了一個跌停板。
但是。
格力下方還有跳空缺口在守著!
跟那些失控的中小盤個股相比起來,格力的走勢目前還很強。
“難道真是調倉換股嗎?”
李成剛盯著k線圖,反複思忖考慮著,想了想,拿出來一根筆,找了一張白紙寫下來幾個字——調倉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