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出場人物:
蘇清商(女主,雙生帝國女帝,冷靜果決)
趙元朗(男,年輕禦史,理想主義,陷入信任危機)
柳扶風(男,江湖說書人,黑羽樓眼線網絡總執,圓滑機敏)
阿桑(女,北境逃亡歌姬,真實身份為敵對陣營細作,內心掙紮)
陳阿婆(女,城東老聽眾,樸實忠厚)
白璃(西域醫女,記憶守護者,文化稅票工程師)
單元內作用:通過《萬民藝典》推行過程中的衝突,展現文化權力下放引發的社會震蕩,揭示敵方滲透策略,並完成對配角趙元朗的成長塑造
情節:
(1)詔令初頒
《萬民藝典草案》正式張貼各州府衙前,第一條便震動四方:“凡登記稅票者,皆可自主設班、編劇本、巡演天下。”街頭巷尾議論紛紛。陳阿婆拉著孫兒念告示:“咱也能寫戲?那我得記下隔壁王婆偷雞的事!”孩童嬉笑,而茶館角落,一名戴帷帽的女子默默記下每一個字——阿桑,北境細作,奉命混入民間收集新政漏洞。
(2)禦史困局
趙元朗因誤信“遺伶”險些釀成冤案,遭同僚譏諷“為情所蔽”。他閉門自省,忽聞街上傳來孩童唱謠:“禦史大人耳朵尖,聽了謊言當聖賢。”羞憤難當。深夜獨坐書房,他撕毀所有關於蘇清商的私藏話本手稿,卻在最後一張背麵發現一行小字:“真相不在紙上,在百姓嘴裡。”
(3)百人試典
蘇清商下令開放三日“試典期”,允許任何人提交劇本申請臨時戲班執照。短短兩天,京城湧出七十二個草台班子,題材五花八門:《縣令貪杯記》《寡婦招婿風波》《貓犬爭狀元》。柳扶風混跡其中,故意慫恿幾個粗通文墨的商販排演《女帝私生子》,意圖引蛇出洞。
(4)細作動搖
阿桑受命接近一位報名參演的落第秀才,誘導其編寫《清商篡樂錄》,描繪蘇清商竊取前朝樂譜、毒殺名伶的“秘史”。但她親眼目睹那秀才為湊足演出費用,賣了祖傳硯台;也聽見台下老嫗感慨:“總算有人敢說點真話了。”她開始懷疑:這些人追求的,真是顛覆嗎?
(5)民心篩網
第三日午時,所有試演劇目同步上演。蘇清商攜白璃登上鐘樓,啟動稅票聯動機製——百姓每看完一場戲,可用稅票點亮“可信度”評分。結果揭曉:《女帝私生子》得分為零,《寡婦招婿》獲滿星,而一部無名老農寫的《犁田記》意外走紅。柳扶風笑道:“您早知道他們會自己選出好戲?”蘇清商點頭:“人可以被煽動,但日子久了,總會認出什麼是真生活。”
(6)火種北歸
阿桑燒毀接頭暗號,卻將一份記錄《萬民藝典》真實反響的竹簡偷偷塞入返程駝隊的藥材箱。她在邊境回首望了一眼中原萬家燈火,低語:“你們不是在,是在建一座新的廟堂。”與此同時,北境某帳中,部落首領展開地圖,指著中原腹地冷笑:“那就彆怪我們,請出真正的‘聖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