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出場人物:
蘇清商(女主,雙生帝國女帝,冷靜果決,掌控全局)
蕭厲珩(男主,護國公,神秘腹黑,行動果決)
柳扶風(男,清商班首席文案,蘇清商心腹,機敏善謀)
韓十三(男,黑羽樓暗樁,偽裝成說書人,擅長追蹤與反偵察)
裴玉嬈(女,裴尚書庶女,地下組織聯絡人,心思縝密)
周婉兒(女,失語少女,幸存樂姬遺孤,血緣觸發型“純音之體”)
趙元朗(男,年輕禦史,《民聲錄》編撰者,理想主義但不迂腐)
單元內作用:承接“焚燒罪證”的政治風暴,展現主角以“製度反噬陰謀”的高階手段——將一場權貴掩蓋真相的焚燒行動,轉化為全民參與的“灰燼考古”,通過科學化整理殘跡與輿論引導,徹底瓦解敵方心理防線,並為後續朝堂博弈埋下實證鏈條
情節:
(1)餘燼未冷
裴府大火三日不熄,焦木斷梁間飄出縷縷青煙。百姓傳言是“天罰降罪”,而蘇清商卻命柳扶風帶“療音隊”中懂藥理的醫者,連夜用細網篩撿火場殘灰。她在觀政閣攤開地圖,指著幾處炭化最深的位置道:“火會燒掉紙,但燒不掉墨裡的鐵鏽——沈府舊賬多用鐵筆刻版,遇高溫反而顯影。”
(2)灰中尋字
梅九娘率人將灰燼混入特製膠液,鋪於銅板晾乾,竟浮現斷續文字:“……七童入窖,三日不食,唯飲‘清魂露’……”更有一張半熔的契約殘片,印著某位已故戶部小吏的私印。趙元朗見狀立即動筆謄錄,準備納入《民聲錄·焚痕卷》。蘇清商卻搖頭:“不急公布,先讓它們‘活’在民間。”
(3)說書人的新段子
次日,各大坊市突然流傳一段新曲目《火中名》,講的是“有個老管家臨死前把賬本塞進灶膛,指望一火燒淨,誰知灰飛起來,每個字都認得回家的路”。唱者正是韓十三喬裝的流浪藝人,每唱完一場便發一張“灰跡拓片”給聽眾。短短兩日,全城孩童都能背出那句“鐵墨不怕火,良心寫得久”。
(4)裴仲禹的噩夢
裴尚書夜夜驚醒,夢見自己名字從灰裡爬出,貼滿城牆。他下令追查《火中名》源頭,卻發現傳唱者皆為貧民,且每人手中都有拓片——有的貼在窗上當窗花,有的夾進供詞呈給城隍。更可怕的是,大理寺少卿竟拿著一張拓片來問:“這印,像極了令兄當年經手的鹽稅案底檔?”
(5)沉默的見證者
一名白發老婦拄拐至鏡湖彆院,顫巍巍交出一隻陶罐,裡麵盛著十年前她兒子死前藏下的半塊餅,餅紙上歪斜寫著:“我被選去唱歌,他們說那是福氣。”蘇清商令人檢測紙張酸堿度,確認與火場某片灰燼同源。她命人將此物陳列於新開設的“民聲碑廊”,題名《第一口冤》。
(6)鐘樓異響
那夜,鐘樓再度傳來琴聲,依舊震落冰淩。但這一次,聲音戛然而止——一支淬毒袖箭釘入琴弦。守夜人發現地上留有一枚帶血的銅哨,哨眼已被熔鉛封死。蘇清商接到快報,望著北境方向低語:“他們想靠恐懼封口,我們卻讓灰燼開口說話。可若連死人都開始作證……這場棋,就沒人能全身而退了。”遠處雪原,白璃正教盲女弟子用冰棱刮奏低音,琴匣內,一張泛黃樂譜悄然滑落,標題赫然是《逆祀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