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難——磨難之難
男一號送來的黃連素與口服補液鹽救回了母女倆的命。然而,藥物無法驅除母女長時間所承受的磨難。
女人不再去做指導。團長派人來請了幾次,沒有說動。她繼續教女兒鉤織窗簾。隻是現在她們鉤織的窗簾花紋更加密集,有些密不透風的感覺,她也比以往更加沉默了,隻是在與女兒討論圖案的紋路時才不得不含糊地說上幾個字。兩人相互交流時不用大聲說話,一個眼神一個手勢就可以心領神會。她們有時又相互默契,誰也不說話,好像一說話就會帶來什麼意想不到的災難。房間裡靜悄悄的,時間仿佛停頓下來,隻有寫字台上的馬蹄表滴答滴答從容不迫的腳步聲表明世界還活著,並不緊不慢的向前踱著。
這一天,早飯後,女兒沒有參與媽媽的鉤織工作,出去不知找誰玩去了。孩子們在大院裡玩耍相對安全,家屬院中都住著熟人,很少有外人進來。
女人將鉤針拿起幾次,又都放下。在屋內轉了幾圈,在房門前停下腳步,抬頭觀察房門上方的玻璃窗有好一會兒。然後,又在四下裡尋找什麼,但四壁如洗的房間裡也沒有什麼地方可以找出想要的東西。
她坐回床上,從線筐裡拿出成團的細線,開始整理,從床頭繞到床腳,又從床腳繞到床頭,來回往複,幾乎有上百次。纏繞累了,就休息一會兒。
……
當她從係在天窗窗框上的繩套中滑落下來時,脖子上被勒出了血印,身子重重地摔在地上。
過了一會兒,她爬起來,再次開始在床上更快地纏繞她的線繩。
當她再次站上椅子向門上的玻璃窗的窗框係繩子時,女兒突然從外麵推門闖入。
“媽媽,你在乾嘛?”女兒大張著嘴巴仰頭看著她問道。
“我在,我在,修窗子,你——看不見嗎?”她慢條斯理地小聲說。
“那你怎麼哭了?”
“啊,我沒有哭,媽媽沒有——”
女人從椅子上緩緩地下來,腿軟得差點跌倒。
“我感覺還是有什麼原因——”孩子講完這句話,感覺自己開始長大。
女人望著女兒,若有所思,輕聲說:“原因?就是,因為你是媽媽最好的寶貝。”
她逐漸鎮靜,站定在那裡。她還想挪動一下腳步,但好像腳下生了深深的根。
置於頸項的透明“隱忍之鱗片”重要至極,如果斷了命脈,也就沒有了未來。
苗紅整日裡隨母親在家裡鉤織門簾與窗簾。日複一日這樣的勞作,她沒有感到任何煩悶,倒是自然而然地沉浸在這樣溫馨的生活中,認為理所當然。
母親教她如何用鉤針,如何編織花朵、石榴、蜻蜓、瓢蟲、風車、小房子等等各種花紋圖案。實際上,她很快就能夠做得很好,甚至編織水平與母親不相上下,隻是由於她的手還小,手指不夠長或者力道不夠,有時又擅自要探索不同的織法,使鉤織出來圖案的比例有時會稍有失調。每當此時,看著兩人作品對比的鮮明反差,娘兒倆就相視而笑,不約而同地拆開合作鉤成的東西,重新開始。如果又犯了類似的錯誤,則再次拆開,再次重新開始。有的作品拆開又鉤織了不知道多少次,直至完美到無可挑剔的程度。
女兒總是喜歡細細地觀看母親纖細白嫩的手指精巧地捏著被磨得銀光閃亮的鉤針,靈巧地將白線往複編織成一條條小辮兒的樣子,再將小辮子編織成變化多端的圖案。有時,她會去扒著那雙美麗的手去看被遮住的圖案,借機多撫摸一下媽媽纖細的手指與白皙的手腕,感受那種潤滑的膩膩的感覺。
媽媽似乎對女兒的小心思心知肚明,就將她的小手兒放在自己的手心上,輕輕地撫慰,後來,再撫摸幾下她的頭發,親吻一下她的額頭。女兒就會捧起媽媽的手儘情地親吻,貪婪地用小鼻子使勁兒吸入那好聞的氣味兒,娘兒倆就會嘻嘻地笑在一起。
每當此時,女兒會更加清晰地聞到母親馨香的氣味。這種味道總是讓她感到十分舒適,天氣陰冷的時候,母親的氣味兒使她覺得很溫暖;天氣熱的時候,母親的氣味兒使她覺得很是安全;她願意總能沉浸在這種令人迷醉的味道裡。
隻有那一次,媽媽高高在上修理房門上麵的玻璃窗時,她身上的氣味很是奇怪,她很不喜歡。媽媽哭過之後的第二天,她又逐漸找回了媽媽的美好味道。
有時,媽媽也會抬起頭望向窗外,問她是不是可以到外麵去透透氣,嘗試著與其他小朋友四處去跑一跑。此時,女兒也會聽話地穿上外套,趿拉上她的小皮鞋到外麵去看看。
孩子們的天地裡是沒有大人的。儘管有些婆婆媽媽的人在孩子身後指指點點,或撇嘴或嗤笑,但周圍總有足夠多的東西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苗紅經常在樓房拐角處查看螞蟻們外出尋覓食物,在烏雲蔽日大雨來臨之前,看螞蟻成群結隊匆忙向高處搬家。
有時,她會遠遠地觀看其他女孩子跳房子、跳皮筋、抓羊拐。女孩子們人手不夠時,還問她是否要加入遊戲,她隻是呆呆地搖頭,走開,去尋找其它新鮮事物。
相比而言,男孩子們的遊戲更能吸引她的注意。男孩子們瘋狂的撞拐子、砸驢、騎馬打仗、投磚頭、拍煙盒元寶、抽陀螺、彈弓和手槍齊上陣的槍戰、乒乓亂響的玻璃彈珠遊戲等等,都能讓她看著入迷,有時,看到遊戲進行到激烈之處,她還偶爾露出難得的微笑,嘴角現出淺淺的酒窩。
一次,苗紅看到那隻傳說中的大白貓叼著一隻大灰老鼠從單元門口經過。她悄悄地跟在後麵,為了保持隱秘行動,一路上忍著沒有去踢小石子兒和小樹枝。白貓警惕地回頭瞄了她一眼,確認無害後,邁著軟綿綿的步子從容地沿著樓房牆根一路走去。
向左拐,穿過矮樹叢——那裡是男孩子們捉迷藏經常鑽入的隱身之處。
繞過白鐵皮搭成的自行車棚——那裡是男孩子們在其中鑽來鑽去碰運氣不被逮到,又富有挑戰性和變化多端的迷宮遊戲理想場所。
經過一座木板房——這裡是男孩子們玩槍戰的戰場,或者是關押俘虜施加酷刑的監牢,或者是頑抗到底壯烈犧牲的悲壯之地,或者是大小內急的應急茅廁。
路過一連串修築防空洞剩下的碎磚堆——這裡是男孩子們修築碉堡,或者投擲磚頭,以煙盒元寶與玻璃彈珠做賭注彩頭的磚頭橫飛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