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雨連著下了三天,江南傳來的消息讓蘇軟桃的心沉了下去——江南遭遇罕見旱災,春筍、蓮子等江南特有的食材減產大半,京城的江南食材行紛紛漲價,有的甚至直接斷貨。
這天早上,李三拿著食材行的報價單,臉色凝重地走進桃記總店:“姑娘,吳老板那邊傳來消息,春筍價格漲了三成,蓮子更是漲了五成,再這樣下去,咱們的成本都快蓋不住了,要不……咱們也漲點價?”
蘇軟桃看著報價單上刺眼的數字,心裡也犯了難。桃記的客人大多是街坊和普通食客,要是漲價,難免會讓一些老客覺得負擔不起。她走到窗邊,看著街上匆匆而過的行人,想起母親以前常說的“藥膳是給人吃的,要讓大家吃得起,才叫真本事”,心裡有了主意。
“不漲價。”蘇軟桃轉過身,語氣堅定,“咱們桃記能有今天,靠的是街坊們的支持,不能因為食材貴了就漲客人的價。再想想彆的辦法。”
李三皺了皺眉:“可成本實在太高了,要是一直這樣,咱們得虧本啊。”
“我來想辦法。”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蕭璟淵不知何時走了進來,手裡還拿著張京郊農戶的名單,“我讓人查了,京郊有不少農戶種著薺菜、生薑、山藥,這些雖不是江南特有的,卻也能做溫補藥膳,咱們可以跟他們合作,開辟個臨時的食材種植區,既能保證供應,成本也比從江南運過來低。”
蘇軟桃眼睛一亮,接過名單一看,上麵詳細記錄了農戶的姓名、種植的食材種類和產量,甚至還有農戶的聯係方式。“你怎麼知道京郊有這些農戶?”她驚訝地問。
蕭璟淵笑了笑,伸手幫她拂去肩上的碎發:“上次陪你去京郊藥膳園,就留意到周邊有不少農戶種著適合做藥膳的食材,想著說不定哪天能用上,就讓人記了下來。”
他總是這樣,把她的事放在心上,連這些看似無關的細節都記得清清楚楚。蘇軟桃心裡暖暖的,立刻決定跟他一起去京郊考察。
第二天一早,兩人坐著馬車去了京郊。農戶們聽說攝政王和王妃要跟他們合作,都很熱情,紛紛領著他們去看自家的田地。看著綠油油的薺菜、粗壯的山藥,蘇軟桃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咱們可以跟農戶約定,高價收購他們的食材,比市麵上高兩成,這樣他們也有動力多種些。”蘇軟桃跟蕭璟淵商量,“再派藥膳園的農技人員來指導他們種植,保證食材的品質。”
蕭璟淵點點頭,立刻讓人擬了合作協議:“另外,我再跟漕運司打個招呼,讓他們優先運送江南的緊缺食材,就算貴點,也能保證桃記的招牌藥膳不斷供。”
接下來的幾天,蘇軟桃忙著跟農戶簽協議、安排農技人員指導,蕭璟淵則協調漕運和京城的食材行,很快,桃記的食材供應就穩定了下來。雖然成本還是比以前高了些,但蘇軟桃堅持不漲價,隻是在桃記門口貼了張告示:“江南旱災,食材來之不易,懇請各位食客珍惜每一口藥膳,我們承諾,絕不漲價,與大家共渡難關。”
告示貼出後,客人們不僅沒有抱怨,反而更支持桃記了。之前常來的鐵匠師傅特意多點了兩碗當歸羊肉湯,笑著說:“軟桃姑娘,你這人心善,我們都看在眼裡,以後我們更要常來,幫你撐場子!”
有個從洛陽來的商人,聽說了這件事,特意繞路來桃記吃飯,嘗過蘇軟桃做的薺菜豆腐羹後,豎起大拇指:“姑娘不僅藥膳做得好,人品更好,我回去後,一定跟洛陽的朋友推薦桃記!”
蘇軟桃看著滿館的客人,心裡滿是感動。傍晚收攤後,她坐在桃記後院的桃樹下,蕭璟淵陪在她身邊,手裡拿著剛算好的賬本:“雖然沒漲價,但客流量多了不少,淨利潤反而比以前多了點。”
“真的?”蘇軟桃驚喜地接過賬本,看著上麵的數字,忍不住笑了,“原來用心對待客人,客人也會用心回報。”
蕭璟淵握住她的手,輕聲說:“這都是你應得的。你總說要‘薄利惠民’,其實大家都記著你的好,這份信任,比什麼都珍貴。以後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咱們都一起麵對,沒有解決不了的事。”
晚風拂過,桃枝輕輕晃動,帶著淡淡的桂香。蘇軟桃靠在蕭璟淵肩上,看著滿天的星光,心裡滿是安穩——她知道,隻要兩人同心,不管是食材波動,還是其他困難,都能迎刃而解,而桃記的初心,也會在這份同心守護中,一直傳承下去。
喜歡靖王的小廚娘又甜又軟請大家收藏:()靖王的小廚娘又甜又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