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過後,杭州的天氣漸漸暖和起來,江南舊館旁的“江南藥膳總院”工地上,工匠們正忙著收尾,院子裡的蘭草也冒出了新芽。蘇軟桃站在總院門口,看著“江南藥膳總院”的木牌,心裡滿是期待——再過一個月,總院就要正式運營了,現在最重要的事,就是招聘合適的人手。
“這次招聘,優先錄用江南同鄉。”軟桃對身邊的周虎說,“尤其是熟悉江南食材的農戶子弟,還有曾在舊館幫過忙的老街坊,他們懂江南的味道,也懂咱們的初心。”
周虎點點頭:“我已經在杭州的集市、村落貼了招聘啟事,還托人聯係了舊館的老街坊,相信會有很多人來應聘。”
招聘當天,總院的院子裡擠滿了應聘者,有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有五十多歲的老街坊,還有帶著孩子來的母親,大家都懷著對江南藥膳的熱愛,想來為總院出一份力。
軟桃坐在麵試桌前,麵前放著一本《江南藥膳集》,她沒有問複雜的問題,隻問了一個:“你為什麼想做藥膳?”
第一個應聘者是個二十歲的小夥子,叫陳阿明,是江南農戶家的孩子,他撓了撓頭,認真地說:“我娘以前總吃蘇姑娘做的藥膳,身體越來越好。我想學好藥膳,既能照顧娘,也能讓更多人吃到江南的味道,記住家鄉的溫暖。”
軟桃點點頭,讓他現場辨彆春筍——陳阿明拿起春筍,看了看尖部,摸了摸表皮,說:“這春筍尖部發紫,表皮光滑,是新鮮的好筍,煮羹最鮮。”回答得準確又熟練,軟桃笑著在他的名字後麵畫了個勾。
接下來是個老街坊,王阿婆,以前常來舊館幫軟桃的母親洗食材,她手裡拿著一塊舊布,說:“這是當年幫軟桃娘洗食材時用的布,我一直留著。我想回總院做事,不是為了錢,就是想再聞聞藥膳的香味,再看看像軟桃娘一樣用心做藥膳的人。”
軟桃看著舊布,眼眶有點紅,握住王阿婆的手:“阿婆,歡迎您來總院,以後您就負責食材清洗,咱們一起把藥膳做好,一起守護這份初心。”
還有個年輕的母親,叫林曉月不是學堂的林曉月),她帶著五歲的女兒,說:“我女兒以前總挑食,吃了桃記的藥膳後,吃飯香了,身體也壯了。我想學好藥膳,既能給女兒做,也能教更多媽媽做,讓孩子們都能健康長大。”
軟桃讓她試做一碗簡單的“小米紅棗粥”,林曉月動作熟練,粥煮得軟糯香甜,女兒在旁邊看著,小聲說:“媽媽做的粥,和蘇阿姨做的一樣好吃。”大家都笑了,軟桃也錄取了她,讓她跟著學堂的學員學做家常藥膳。
一天下來,軟桃共錄用了30人,有農戶子弟、老街坊、年輕母親,還有想學習藥膳的年輕人。晚上,她在總院的院子裡組織崗前培訓,手裡拿著《江南藥膳集》,說:“咱們做藥膳,首先要守初心——真材實料,不摻假;用心做事,不敷衍。不管你們以前是做什麼的,來了總院,就要記住,每一碗藥膳,都要對得起吃的人,對得起江南的味道。”
她還教大家辨彆食材、規範衛生:“生薑要選表皮光滑的,紅棗要選顆粒飽滿的;煮藥膳前,手要洗乾淨,廚具要消毒,這些細節不能忘,因為細節裡藏著咱們的匠心。”
張阿婆也從京城趕來,給大家講軟桃母親當年做藥膳的故事:“軟桃娘做藥膳,總是把最好的食材留給客人,自己卻吃剩下的。有次客人多,食材不夠,她寧願自己不吃,也要讓客人吃飽。咱們要學她的用心,學她的真誠。”
應聘者們聽得認真,有的還拿出筆記本記下來。陳阿明說:“蘇姑娘,阿婆,你們放心,我們一定會好好學,好好做,讓總院的藥膳,比舊館的還香,讓更多人知道江南的味道,知道咱們的初心。”
月光灑在總院的院子裡,映著大家的笑臉,也映著“江南藥膳總院”的木牌。軟桃知道,有這些同鄉的加入,有大家對藥膳的熱愛,杭州總院一定會成為江南藥膳的“根”,讓母親的初心在這裡延續,讓江南的味道在這裡傳承,讓更多人感受到這份來自江南的溫情與匠心。
喜歡靖王的小廚娘又甜又軟請大家收藏:()靖王的小廚娘又甜又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