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江南,雨水淅淅瀝瀝,杭州總院的典籍陳列室裡,蘇軟桃坐在書桌前,手裡捧著《江南藥膳集》的西域融合篇初稿,桌上散落著西域的葡萄乾、杏仁,還有一張西域使者送來的“西域食材地圖”,上麵標注著西域常見的食材和用法。
“這個‘西域版當歸羊肉湯’,用葡萄乾替代部分紅棗,會不會太甜?”軟桃自言自語,拿起一顆葡萄乾放進嘴裡,細細品味——西域葡萄乾比江南紅棗的甜度更濃,還帶著點果香,她想了想,在初稿上寫“葡萄乾用量減半,加少許胡椒中和甜度,更適配西域偏辛辣的口味”。
這是《江南藥膳集》的第三次加印,軟桃特意新增了“西域融合篇”,收錄了10道跨域藥膳,既有“葡萄乾蓮子羹”“杏仁豆腐羹”這類用西域食材改造的經典膳,也有“辣炒羊肉”結合西域偏愛辛辣的口味)這類創新膳,每一道都附了“西域食材替代方案”“地域口味調整建議”,還有西域使者的食用反饋,比如“這道羹在西域很受歡迎,百姓說‘像喝到了江南的春天’”。
蕭璟淵走進來,手裡拿著剛畫好的封麵設計圖:“你看看這個封麵,藍底繡了江南的桃花和西域的葡萄,既有融合感,又能看出是咱們的藥膳集,工匠說下周就能做好樣本。”
軟桃接過設計圖,藍色的封麵上,粉色的桃花和紫色的葡萄纏繞在一起,旁邊用漢、西域兩種文字寫著“江南藥膳集”,既美觀又有意義。“太好看了!”軟桃笑著說,“這樣西域的百姓看到封麵,就知道這是融合了兩地味道的藥膳集,肯定會更願意學。”
“我已經聯係了江南印書館,他們說這次加印5000本,會優先送到西域、洛陽、揚州還有杭州的分店,”蕭璟淵坐在她身邊,幫她整理桌上的初稿,“對了,西域使者來信說,他們那邊的商戶想批量訂購,用來教更多西域人做藥膳,咱們可以多印一些,通過西域商隊運過去。”
軟桃點點頭,拿起筆,在“杏仁豆腐羹”的備注裡補充:“西域杏仁顆粒較大,建議磨成粉後使用,口感更細膩”——這是西域弟子在總院深造時提的建議,她怕西域百姓操作時遇到困難,特意加上。
一周後,《江南藥膳集》加印本的樣本送到了杭州總院。軟桃拆開包裝,拿起一本,封麵的桃花和葡萄繡得栩栩如生,內頁的西域融合篇裡,還配了西域食材的插圖,比如葡萄乾、杏仁的樣子,方便讀者辨認。
“姑娘,洛陽分店的林阿妹來信了,說想要100本加印本,分給分店的夥計和常來的老客,”春杏走進來,手裡拿著書信,“周虎也說,杭州的百姓聽說加印本有西域藥膳,都來問什麼時候能買到。”
軟桃笑著說:“讓印書館先給洛陽、揚州分店各送200本,杭州總院留500本,剩下的一部分給西域,一部分放在京城桃記的總店,讓想買的客人都能買到。”
幾天後,林阿妹從洛陽發來消息,說加印本很受歡迎,有位西域來的商人買了10本,說要帶回西域給家人;周虎也說,杭州的老客拿著加印本,在總院的體驗區跟著學做“葡萄乾蓮子羹”,做得有模有樣,還說“沒想到江南藥膳和西域食材能這麼配”。
軟桃拿著消息,走到典籍陳列室,把加印本放進展櫃,和第一版、第二版放在一起。從第一版的簡裝本,隻有江南的基礎藥膳;到第二版加了學堂教學案例;再到第三版融入西域元素,《江南藥膳集》的每一次加印,都記錄著江南藥膳的成長和傳播。
蕭璟淵從後麵走來,輕輕抱住她:“以後還會有第四版、第五版,說不定還會有漠北篇、嶺南篇,讓江南藥膳和更多地方的味道融合,傳得更遠。”
軟桃靠在他懷裡,看著展櫃裡的典籍,心裡滿是期待:“是啊,娘以前總說‘好味道能跨越山水’,現在我信了。以後不管是西域的葡萄乾,還是漠北的羊肉,隻要能做出溫暖的藥膳,我都想把它們寫進書裡,讓更多人知道,藥膳不僅是食物,更是連接人心的紐帶。”
窗外的雨停了,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展櫃的典籍上,封麵的桃花和葡萄在陽光下格外鮮豔。軟桃知道,《江南藥膳集》的加印,不是結束,而是江南藥膳跨域傳播的新開始——以後會有更多人,因為這本書,吃到江南的暖,嘗到西域的甜,在不同的地域裡,感受同一份用心做膳的初心。
喜歡靖王的小廚娘又甜又軟請大家收藏:()靖王的小廚娘又甜又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