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窈那份邏輯縝密、回應犀利的書麵報告,如同石沉大海,再未掀起任何波瀾。王科長沒有表揚,也沒有再追問,仿佛那場令人難堪的項目協調會和隨之而來的問責,都隻是一場幻夢。
然而,辦公室裡的空氣卻悄然發生了變化。
那個曾被王科長寄予厚望、帶著張薇四處露臉的“工業園區升級改造項目”,在市委書記親自過問後,推進難度陡然增大。涉及的利益方錯綜複雜,曆史遺留問題盤根錯節,任何一個細微的調整都可能觸動某些群體的“奶酪”。原本看似光鮮的“露臉機會”,迅速變成了一個誰碰誰倒黴的“燙手山芋”。
張薇是最先嗅到危險氣息的。她不再像以前那樣,有意無意地在林窈麵前炫耀又跟著領導去了哪個重要會議,反而變得異常低調,甚至開始以“身體不適”、“家中有事”等理由,婉拒參與該項目後續的協調工作。王科長對此心知肚明,卻也無可奈何。
一周後的科室例行會議上,王科長環視一圈,臉上擠出的笑容有些勉強。
“同誌們,工業園區那個項目,上麵催得很緊,是挑戰,更是機遇!做好了,就是在市領導麵前露臉的大好機會,對個人今後的發展……”他頓了頓,目光在幾個資深科員臉上掃過,“老李,你經驗豐富,這個項目你來牽頭怎麼樣?”
被點名的老李立刻苦著臉擺手:“哎呦科長,您可彆抬舉我了。我手上那個‘節能減排’專項督查正到關鍵時候,天天跑企業,實在摞不開啊!這機會還是留給年輕人吧,多鍛煉鍛煉。”
王科長又將目光投向另一位副科長。
副科長推了推眼鏡,慢條斯理地說:“我這邊要準備年底的財政預算草案了,時間節點卡得死,怕是分身乏術。”
會議室內陷入短暫的沉默,氣氛微妙。大家或低頭看筆記本,或盯著茶杯,仿佛那上麵有什麼絕世奧秘。
這時,之前暗示過林窈張薇有背景的那個老科員,忽然笑著開口:“我看小林挺合適的嘛!年輕人,有衝勁,又是高材生,學習能力強,正好借這個機會深入了解一下區裡的核心產業。科長,咱們得多給年輕人壓擔子啊!”
“對對對,小林來了也有一段時間了,基礎工作做得紮實,是該鍛煉一下了。”
“機會難得,小林你可要把握住啊!”
一時間,你一言我一語,仿佛將這個棘手無比的項目,包裝成了天大的餡餅,不由分說地就要塞到林窈手裡。
王科長看著被眾人“推舉”出來、坐在角落一直沉默不語的林窈,像是終於找到了台階,立刻從善如流:“大家說得有道理。小林啊,你看同誌們都很信任你,看好你。那這個項目後續的協調推進工作,就由你來主要負責,有什麼困難及時向我彙報。年輕人,加油!”
林窈抬起眼,平靜地接收著四麵八方投來的目光——有關切,有同情,有審視,更多的,是事不關己的淡漠,甚至一絲不易察覺的幸災樂禍。
她心裡明鏡似的。這就是體製內,需要衝鋒陷陣時,“年輕人”是萬能的理由;分享勝利果實時,“資曆”則是不可逾越的高牆。
她張了張嘴,想說什麼,最終卻隻是化作一個清淡的、幾乎看不出的笑容,點了點頭:“好的,科長,我儘力。”
沒有激昂的表態,沒有虛與委蛇的感謝,隻有這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卻讓王科長莫名地鬆了口氣。
散會後,林窈抱著筆記本回到工位,看著窗外依舊明媚的陽光,心裡有種荒謬的真實感。她這條隻想曬太陽的鹹魚,到底還是被浪頭卷進了深水區。
接下項目,意味著無數的協調會、扯皮、調研報告,以及……可能會直麵那個僅存在於傳說和同事八卦中的、要求極高的市委書記周硯深。
想到這個名字,林窈的心跳漏了一拍。那是一種對於絕對權力和頂尖專業能力的本能敬畏,與她是否想當鹹魚無關。
第一次項目協調會,在市府的一間會議室舉行。
林窈抱著厚厚的資料,提前十分鐘到達。會場氣氛莊重,各個相關部門的負責人都已到場,彼此寒暄著,聲音壓得極低。
當她推門進去時,幾道目光落在她這個生麵孔上,帶著些許探究。她坦然走到貼著自己名字的座位坐下,眼觀鼻,鼻觀心,儘量減少存在感。
然而,當會議室的門再次被推開,一行人走進來時,整個會場的氣壓仿佛瞬間降低。
走在最前麵的男人,身姿挺拔如鬆,穿著簡單的白襯衫和深色西褲,袖口規整地扣著。他麵容俊朗,卻像是覆著一層終年不化的寒冰,眼神銳利如刀,掃過會場時,原本細微的交談聲徹底消失,隻剩下一片令人屏息的寂靜。
周硯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