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清晨,春日和煦的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市社會科學院的辦公區內。
雖然周末已過,但空氣中似乎還殘留著一絲假日的慵懶,不過比起往常,今天院裡顯然多了一份無形的鄭重。
辦公區的公告欄和內部通訊群裡,早已提前通知了今天有市委領導前來視察的消息,提醒大家注意著裝規範和工位整潔。
林窈穿著一身得體的淺灰色職業套裝,長發利落地束在腦後,準時出現在了工位。
她簡單整理了一下本就井井有條的桌麵,將幾份正在閱讀的文獻資料摞放整齊。
旁邊的張巧湊過來,壓低聲音,帶著點小興奮:“窈窈,聽說今天是孫秘書長要來咱們院裡視察!聽說還會到各所轉轉呢。”
林窈正在開機,聞言手上動作未停,臉上露出恰到好處的好奇與一絲符合新人身份的鄭重:“孫秘書長親自來?看來院裡最近的重點課題確實很受上麵重視。”
她語氣平穩,但又帶著對上級領導應有的尊重。
張巧又湊過來些,繼續分享著不知從哪裡聽來的消息:“聽說院長、副院長們全都出動了,正在樓下等著迎接呢!陣仗可真不小!你說,秘書長會不會到我們辦公室來?
林窈笑了笑:“領導視察應該有既定的路線和安排吧。”
“嗯,有的。”
沒過多久,走廊外傳來一陣由遠及近的、略顯雜遝卻有序的腳步聲,伴隨著院領導們恭敬的引導和介紹聲。
辦公室裡的氣氛瞬間緊繃起來,所有人都下意識地挺直了腰背,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門口後又立馬專注於手上的工作。
很快,以院黨組書記、院長為首的一行領導,簇擁著孫秘書長經過經濟研究所所在的開放式辦公區。
孫秘書長麵帶溫和而不失威嚴的笑容,目光沉穩地掃過整個辦公區域。
院長在一旁稍前半步,引介著所裡的基本情況。
“秘書長,這裡就是我們經濟研究所的主要辦公區域,目前承擔著多項省市級重點課題……”劉所長適時地補充介紹。
孫秘書長看到大家都站了起來,他含笑擺手示意:“同誌們好,大家辛苦了,我就是來看看大家,都坐,都坐。”
話雖如此,領導和視察團隊駐足,大家自然還是保持著站姿。
秘書長緩步向前,與靠近走廊方向的幾位研究員親切地握手,簡單詢問著“來院裡幾年了?”“目前參與什麼課題?”之類的問題。
林窈的工位相對靠裡,她隨著大家一同起身,麵帶得體的微笑,目光平和地注視著視察隊伍,沒有任何向前擠湊或刻意回避的舉動。
當孫秘書長的目光無意間掃過她這個方向時,與她平靜的視線一觸即過,沒有絲毫停留,仿佛隻是掠過任何一個陌生的年輕研究員。
林窈也微微頷首,姿態自然,完全是一副初次見到領導的模樣。
孫秘書長在辦公區停留了大約五六分鐘,發表了簡短的鼓勵:“看到大家精神麵貌很好,科研氛圍濃厚,我很高興。希望同誌們繼續沉下心來,拿出更多高質量的研究成果,服務我市發展大局。”
在一片掌聲中,視察隊伍緩緩離去,前往下一個參觀點。
領導一走,辦公區裡的氣氛明顯鬆弛下來,響起了一陣低低的議論聲。
“孫秘書長挺和氣的啊。”
“是啊,沒想到還會跟我們握手。”
“聽說之前周書記來視察的時候,也是這麼平易近人。”
同事們臉上帶著笑容,互相交流著剛才的見聞。
在社科院這種單位,迎接各級領導視察也算是常態,大家高興之餘,更多的是將這份鼓勵轉化為工作的動力。
林窈安靜地坐回工位,重新投入到自己的研究中,仿佛剛才的小插曲隻是工作中一絲微不足道的漣漪。
她打開電腦,調出那個關於“數據要素流通效率”的多層次評估體係框架,繼續上午未完成的測算。
而在院的會議室裡,視察彙報會正在有序進行。
劉所長代表經濟研究所,詳細彙報了《數字經濟賦能區域高質量發展》課題的進展情況、初步發現以及下一步計劃。
孫秘書長聽得非常認真,在聽到關於量化模型構建和數據基礎的部分時,他特意追問了幾句。
彙報結束後,他給予了充分肯定:“劉所長,你們這個課題組采用的量化模型很新穎,數據基礎很紮實,得出的關於產業結構優化路徑的結論很有說服力。
希望你們繼續深化,特彆是加強與實際政策需求的對接,爭取早日形成可操作的決策建議報市委。”
這些發生在會議室裡的對話和肯定,林窈自然無從得知。
她此刻正全神貫注於屏幕上跳躍的數據流,指尖快速敲擊鍵盤,調整著模型的參數。
忽然,她微微蹙起的眉頭舒展開來,眼中閃過一絲亮光。
她發現,在引入相似度匹配算法處理異構數據後,某個特定維度的“數據壁壘係數”呈現出一種非線性的變化規律,這與她之前基於傳統理論假設的線性關係截然不同。
“秦老師,”她轉向旁邊正埋頭苦思的老秦,語氣帶著發現新大陸般的興奮,但依舊保持著學術討論的嚴謹,“您看這裡,當我調整了異構數據關聯度的權重後,‘數據壁壘’在技術密集型行業和傳統行業之間的表現差異,比我們預想的要複雜得多,似乎存在一個‘臨界點’……”
老秦聞言,立刻湊了過來,扶了扶厚厚的眼鏡,緊盯著林窈的屏幕:“哦?具體數據走勢我看看……嗯……這個拐點出現的位置……有意思!你這個發現可能觸及到了更深層次的機製問題。
快,把這幾組關聯數據單獨提取出來,我們做個敏感性分析看看!”
一時間,兩人完全沉浸在了數據的世界裡,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方才領導視察帶來的短暫喧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