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是去年那個房屋破敗如鬼屋、村民體弱麵有菜色、村道荒草叢生無人打理的桃溪村嗎?
此時的桃溪村,隻見村中大大小小的道路都被人為的平整過了,遠遠就看到原先的茅草屋大多被修繕過,更有十幾戶人家已然建起了嶄新的土坯房,甚至有五六戶家境殷實一些的人家,已然豎起了青磚房的牆體!
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們剛走過清川橋的時候,看到那四口魚塘波光粼粼,魚塘邊上還蓋了兩個茅草亭子,顯然是有專人在進行喂養。
魚塘不遠處原本雜草叢生的緩坡!如今,靠近村子的這一片,已然被改造成了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的梯田!
雖然坡改梯的規模還不大,但那整齊劃一的手筆,以及幾十株已經栽種下去的實驗果苗,無不顯示出巨大的投入和精心的規劃。
越走近桃溪村的地界,齊安內心的震撼就越盛。
督郵更是失聲驚呼:"我是不是眼花了,這、這真是去年那個鬼氣森森的桃溪村?"
"不是眼花。"齊安深吸一口氣,目光灼灼,"是脫胎換骨。"
趙老七早已得到消息,帶著村裡幾位骨乾等候在新村口新栽種的槐樹邊上。
說到桃溪村的新村口,就不得不提到清川河的建立,桃溪村原本的村口和趕集的村道是需要往另一邊山體繞行五裡路才能到達桃源村的牛馬車站。
如今有了清川橋,他們就隻可以穿過清川河,直達桃溪村的村道,再到牛馬車站坐公交牛車前往雲槐縣,這中間省去了一半的路程。
這就相當於,原本需要四十分鐘才能到達的車站,被壓縮成了二十分鐘。
村建理事會上謝廣福提出建議,可以修建一條寬闊的村道通往清川橋,以方便村民出行。
趙老七第二天就讓自己的兒子趙大俊帶人修路,僅僅花了七八天就平整出了一條寬闊的新村道。
久而久之,村民們習慣了走新的村道,之前那條老槐樹的舊村道就變得沒那麼重要了。
趙老七乾脆吩咐趙大虎去移栽了三棵槐樹種在通往清川橋的村道口,還特意在槐樹上綁了紅綢布,找了個好日子放了鞭炮,表示以後這就是桃溪村的新村口了。
齊安和屬官們騎著馬兒,遠遠就看到等候的趙老七。
等走進了,才注意到趙老七與去年那愁眉苦臉、唯唯諾諾的樣子判若兩人,如今的趙老七臉色紅潤,聲音洪亮,眼神裡充滿了乾勁和自信。
“桃溪村裡正趙老七,攜桃溪村村民,恭迎縣令大人及各位上官!”
趙老七帶著田大力等理事會成員躬身行禮,聲音洪亮,姿態不卑不亢。
齊安與屬官們紛紛翻身下馬。
趙老七喚來兒子趙大俊將馬匹牽去拴好,自己則引著眾人開始巡村。
雖然對桃溪村的變化已經有心理準備,但當一行人走到那片偌大的荷塘前時,還是被眼前的景致震撼得挪不開眼。
七月初的荷塘正值盛放,當真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彆樣紅”。
各色荷花亭亭玉立,錯落有致地點綴在碧波之間。
更妙的是,荷塘的田埂皆被加高拓寬,甚至能容納馬車通行,而延伸至荷塘深處的八座竹製小屋,更為這片水域平添了幾分雅趣與詩意。
齊安指著這片美不勝收的荷塘,難掩驚訝地問道:“趙裡正,這……這都是你們村這一年弄出來的?”
趙老七挺直腰板,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回大人!正是!托縣令大人的福,去年得了大人教誨,我們村知恥而後勇!這一年,我們學著桃源村的樣子,請了謝廣福來擔任咱們村建理事會的會長。理事會成立後,廣福帶著我們挖魚塘、買魚苗,教我們多層混養的新鮮花樣。後來,又把這深水田規劃成了荷塘,塘裡同樣混養著魚。您看,如今正是第一批花開,已經能采摘這‘青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