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村建理事會會議過後,桃源和桃溪兩個村子,就像又被謝廣福這個總工程師親手擰緊了發條,各個部件都開始以更高的效率、更協調的節奏快速奔跑起來。
轉眼間,一個月過去,時令已至暮春,空氣中彌漫著泥土和禾苗的清新氣息。
兩個村的田間地頭,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鄉下最重視的插秧季到了。
“快!這邊的田埂再加固一下,水有點滲!”
“秧苗!這邊的秧苗快跟不上了!”
“注意行距!橫平豎直,廣福說了,這樣通風采光都好,產量高!”
此起彼伏的吆喝聲在田野間回蕩,桃源村和桃溪村的男女老少幾乎都齊上陣,彎腰在水田裡插秧,遠遠看去,千畝水田間如同螞蟻在書寫大地的詩行。
五個皇子又經過了一個月的淬煉,早已經習慣了桃源村的農事節奏,插秧的時節也被謝鋒毫不留情地趕下了謝家的水田,體驗這“汗滴禾下土”的滋味。
謝廣福和李月蘭原本還想花銀子請人插秧呢,卻被謝鋒拒絕了。
"請什麼人?現成的勞力不用白不用。"
"雖然咱不差那點銀子,但那五個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五個表弟,也該在泥巴裡滾一滾。"
於是五個皇表弟,就這麼水靈靈的被謝鋒安排去插秧了。
李四璟苦著臉,看著自己又沾滿泥巴的雙手,小聲對旁邊的李三煜抱怨:“三哥,這插秧比搬磚還累,腰都快斷了,根本直不起來……”
李三煜也沒好到哪裡去,他試圖保持一點風度,但歪歪扭扭的秧苗看著連他自己都來氣。
李大宸則跟一撮特彆頑固的秧苗較上了勁,插下去又浮起來,氣得他直瞪眼。
李雙昊倒是細心些,學著旁邊謝鋒的樣子,一點點摸索,漸漸有了點模樣。
李五琰額上汗水滴落,看著謝家這偌大的十五畝水田,第一次對“糧食”二字有了具象化的、沉重的認知。
種田也太難了,插秧實在是太辛苦了些。
謝鋒渾厚的聲音在田間響起:“都仔細點!彆糟蹋秧苗!今天這片田不插完,誰都彆想回去吃飯!”
五人聞言,立刻噤聲,埋頭苦乾起來。
與此同時,桃源村裡,嶄新的氣象已然呈現。
謝鐵匠家的青磚瓦房終於落成!
雖然內部的牆麵還沒完全抹灰,但整體的骨架已經立了起來,氣派又結實。
之前的暖房和窩棚早在動土儀式過後就已經拆除,謝鐵匠沒法子,隻能帶著媳婦王雙雙和老娘,提前搬到小廣場暫住,現在隻等新房抹灰完成,就能選個黃道吉日,風風光光地辦喬遷宴了。
謝鐵匠的新家采用的是謝廣福設計的實用型前後院格局。
中間是家人居住的青磚主屋,傳統的堂屋加睡房布局,寬敞明亮。
最妙的是前院,被設計成了半開放式的鐵匠鋪!
前院右邊,是新建的室內工坊,嶄新的蟹殼爐已經砌好,打鐵台、淬火池一應俱全,再也不用擔心風吹雨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