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定了目標,謝秋芝立刻行動起來。
打開手機,布置背景,調節燈光,將選中的四樣物品一一拍照,然後開始在網上搜索相關資料,對標類似藏品的價格。
然而,網絡信息魚龍混雜,說什麼的都有,從幾百幾千的“工藝仿品”到幾百萬上千萬的“拍賣品”價格天差地彆,看得人眼花繚亂。
“娘,這水太深了……”
謝秋芝皺著眉頭,指著屏幕上一條某年蘇富比秋拍,一件明代蘇繡屏風拍出八百多萬人民幣的新聞。
“你看這個,感覺不太真實,炒作成分很大吧?還有這個黃翡擺件,類似的在佳士得好像拍過一千多萬?這價格也太嚇人了!”
她們心裡清楚,自己手裡的東西絕對不可能是贗品假貨,那可都是從大貪官何慎府庫裡抄來的頂尖貨色,更是承景帝親自派人送來的“藥資”。
這兩重來曆,本身就是最硬核的“鑒定證書”和“防偽標簽”。
但她們也明白,網上的天價很多都有炒作和水分,不能完全當真。
經過反複權衡和對比,參考了多家正規拍賣行近年來的成交記錄,並綜合考慮了物品的稀有度、工藝水平和品相,既要直播間的土豪們買得起,又不能讓自己吃大虧,母女倆最終謹慎地定下了價格。
那套黃翡瓜果擺件,定為88萬元。
兩把蘇繡團扇,每把6.8萬元。
那匹雲錦,定為25萬元。
而那件天青釉三足弦紋樽,則定為45萬元。
定下價格後,兩人都鬆了一口氣,但心裡又不禁有些打鼓。
這麼“挑戰”心理價位的價格,在直播間裡,真的會有人識貨,願意為此買單嗎?
畢竟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這已經是天文數字了,況且通過抖音小黃車這樣的平台出售奢侈品,也是極為少見的。
懷著忐忑又期待的心情,李月蘭再次打開了直播間。
幾乎是瞬間,直播間就湧入了大量等候已久的網友。
評論區立刻被各種求購聲刷屏:
“主播主播!‘百日收’新米到底什麼時候上架啊?我口水都快流乾了!”
“新鮮的蓮蓬!荷塘的蓮蓬!求上架!我買回來插瓶也行啊!”
“我不要古董,我就想要芝芝同款竹編風鈴掛件!張秋笙小哥哥什麼時候續貨過來!”
“樓上的彆打岔!我們是來看硬貨的!主播,玉器呢?瓷器呢?我的錢包已經要兜不住了!”
“嗬嗬,價格都不敢標,果然是假的吧?”
“這種玉器瓷器什麼的,光是聽聽都知道很貴……把我賣了也買不起一個邊角料啊,我就看看,過過眼癮。”
“土豪們上,我給你們加油助威!”
而與此同時,在網絡的另一端,榜一大哥“青山依舊”正坐在自己古色古香的書房裡,他身邊還坐著一位戴著眼鏡、氣質儒雅的老者,是他今天特意請來的資深古玩鑒定專家張老。
兩人正緊盯著投屏到電視上的直播畫麵。
“張老,您是沒看到上午那黃翡擺件,我一眼心動……”青山依舊語氣帶著一絲急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