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的結果,比胤褆給的更加全麵。
可也因為如此,才讓胤礽知曉這包衣世家的危害性。
當下,也顧不得胤褆對他的嘲諷,直接進宮稟告康熙。
而紫禁城的情況,隻會比才建府幾年的太子府和大阿哥要更加嚴重。
在康熙讓人秘密調查後,得知那些包衣世家不光貪汙銀子,他們還覬覦貢品。
之前不少報損的貢品,都在包衣世家中找到。
這下,康熙也不得不重視起來。
調查,抄家、判刑、殺頭、流放一條龍服務,直接消滅了大半的包衣世家。
甚至,宮裡那些出自包衣世家的宮妃們,也引來了康熙的忌憚。
他甚至發現,不止是在他的宮中,就連各位王公大臣府中,也有包衣血脈的存在。
長此以往,隻怕大清江山都要易主。
作為帝王,康熙是見不到這樣的事情出現。
當下,就將出自包衣宮妃的皇子皇女更改了玉蝶。
還下了旨意,明確包衣女子不得為妃,不得有子嗣。
現在有的子嗣,康熙也從心裡劃掉了他們的地位。
也是發現的遲,若是早一些,他甚至都不會去寵幸那些包衣出身的女子。
可為時已晚,康熙也隻能儘力挽救。
他這一代已經這樣,可後代就不能繼續下去。
胤褆在嘲笑完胤礽後,便將注意力放在府中,去解決府中貪汙的奴才。
至於外界的動蕩,他是一點都不關注。
而康熙,也有意不讓胤褆參與其中。
所以,大阿哥府可以安然度過危機。
現在聽著胤礽為胤褆找補,康熙也是不置可否。
他揭過此事,專注於玻璃一事。
對於那些舶來品,康熙自己也是重視的很。
隻是,大清的生產確實落後國外。
西洋的那些物件,稀奇不說,還有不少巧思。
至少,是現在的大清所不能模仿的。
可現在呢?
看著桌上的那玻璃方子,寫的那樣明確,就是來個再平庸的人,也能夠仿製出來成品。
康熙點了點放在桌上的紙張,看向胤礽,問道:“此事,太子你有什麼想法?”
已經有了現成的方子,想要實施下去,也並不難。
難的,是其中的調度問題。
康熙的問的,便是太子對此事的規劃。
太子聞言,坦然看向自己皇阿瑪,回道:“回稟皇阿瑪,兒臣覺得,大哥此前說的也沒錯。我們大清雖然有不與民爭利的規矩。
可真沒有沾染商道的官員,並不多。
不如,朝廷借著這玻璃方子,就此開一個大清工廠。
一來,可以將這玻璃方子掌握在自己手中,進行大規模建造。
二來,所售賣出的玻璃,也可以入國庫,以備不時之需。”
這個不時之需,就算是泛指了。
已經接手了一部分權力的太子,自然知曉整個大清還是有太多的地方需要銀兩建造。
除卻日常的一些建築維護,天災人禍什麼的,也得好好解決。
他們皇家人,看著是風光的很。
可處於這樣的位置,不能不為天下而考慮。
尤其是太子,自小被教導為君之道。
他的眼見,隻會更加長遠一些。
對於太子的說法,康熙自然是滿意的。
隻是,他心中也有猶豫。
“太子覺得……此事該讓誰去辦?”
玻璃的價值,即便是帝王康熙自己,都會心動。
以現在琉璃的價值來估量,隻怕等著玻璃到時候製造出來,會引來軒然大波。
隨之而來的,便是巨額財富。
都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可當麵對這比以往更加富有的機會,怕是再正直的人都無法抵抗。
就以康熙自己的了解,他的這些朝臣們,怕是沒有那樣的定力。
康熙在心裡沉吟著,也想聽聽太子的想法。
時常被老父親拉著討論朝堂大事的胤礽,早已習以為常。
不過,今日的這事,太子也有些躊躇。
他思量著,開口說道:“按理說,這既然是朝廷所開設的工廠,自然是應該由朝堂掌管。”
說著這話,胤礽還在觀察著自己親爹的反應。
結果,康熙這位帝王的麵部管理還挺好。
即便是聽到太子說起這些,他也沒有給出反應。
就那麼靜靜的看著太子,等著他的後續。
太子對於隨時考教自己的親爹沒招,隻得繼續說道:“可百姓也有說過這麼一句話,叫官官相護。
即便皇阿瑪與我在這裡權衡再多,在時間和金錢的衝擊下,再怎麼堅守的人也會缺失本心。”
不說現在,就是在大清入關之前,各級官員之間的關係都是依靠利益維護的。
胤礽並不覺得,在大清入關多年後,那些既得利益者會就此放過這樣好的機會。
甚至,隻要他們現在所談論的消息流傳出去,隻會讓更多的人拚上一把,將管理玻璃廠的差事拿到手。
當利益足夠大的時候,足以讓人瘋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切的道德和法律,都已經無法約束對方。
胤礽不想賭一個可能,也不會去設想一個人性本善的大道至和的理念。
“所以……此時不能讓朝堂的官員接手處理。”
對於胤礽的這番話,康熙沒有給出自己的點評。
他淡淡的看了一眼太子,說道:“繼續!”
這聲音一出,太子就知道自己還得跟自己親爹繼續掰扯。
行吧,現在親爹最大,他就得聽。
“至於內務府,雖然他們與皇家關係密切。
可兒臣還是覺得,在出過之前的事後,皇阿瑪不該讓內務府多番插手大清要事。”
原本,這內務府就是為了皇家而成立的。
結果,這些奴才,竟然膽大包天的很。
直接成了碩鼠,挖自家主子的寶庫。
即便此前才殺了一批犯罪的奴才,可胤礽並不覺得,現在留下的那些奴才就是好的。
即便,他們此時還未犯過什麼錯。
可人心,最不值得考驗。
一旦得到的利益極大,即便是會有最壞的結果,也會有人甘願冒險。
胤礽的初衷,是想為大清辦實事。
所以,他一開始就不打算讓內務府的人牽扯進去。
直接從根源上斬斷可能性,才會斷了某些人的念想。
不過,若是還有人不死心,胤礽也不介意讓他們體驗一下生不如死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