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看著胤褆離開的背影,再看看自己麵前的紙張。
他腦中閃過無數的念頭,最後,還是帶著東西去了乾清宮。
趁著時間還早,還是彆讓此事過夜的好。
等康熙看著太子熟悉的請安姿勢,再看看由他呈送上來的紙,一時之間,心底生出莫名的感覺。
好像,上一次進獻玻璃方子,胤礽也是這樣的情況。
也因為那次,讓康熙知曉了太子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打江山?
他還真敢想!
不過,康熙在心底,也是欣慰自己兒子有這樣的野心和衝勁的。
不過,在本心上來說,康熙是不想讓自己的兒子去打拚一個江山的。
彆的不說,就戰場上瞬息萬變的局勢,連康熙自己都無法保證安全。
刀劍無眼,看可不是說說的。
太子作為一國儲君,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康熙是不會讓太子去冒險的。
也因為太子的那番言論,讓康熙意識到,不是太子需要這個儲君之位。
而是……他需要太子,大清需要太子。
太子不光代表了胤礽,也代表著一種身份和聲音。
大清在他的統治下,確實是安穩不少。
可是,康熙也不會自負的以為,此時的大清就是盛世太平。
他經受不住兒子遠離的不安,大清也經不起儲君待定的不穩。
在康熙設想過種種情況後,倒是沒有了之前對太子的各種要求和嚴防死守。
至少,他不能讓太子在有了異心之後,還要麵對被人隨時監視的生活環境。
到那時,便是他將皇位拱手送上,怕是早已心寒的太子都無心留在大清。
那樣的局麵,才是康熙所不想看到的。
也就是想清楚這一點後,康熙對於太子搬宮出去住的決定有多麼肯定。
還好!
還好有胤褆那小子點明毓慶宮太小的事實,也順勢讓他說出讓太子出宮建太子府。
毓慶宮,到底是紫禁城的一部分。
胤礽雖為太子,可也受製於他的管製。
可一旦搬出宮去住,胤礽的受限範圍就小了很多。
而他想做的事,也會順利的多。
他想要過的生活,也不再需要考慮宮裡的各位主子。
畢竟,太子的一應用度,比肩康熙。
甚至,有些東西康熙自己都不舍得用,卻很舍得賜給太子。
之前康熙還不覺得有什麼,他認為自己那樣做,完全是疼愛太子的一種表現。
當然,其中也有給太子造勢的因素在。
畢竟,太子嘛,事關國體。
可有些時候,恩賜,也會成為致命的毒藥。
他曾經所放任的那些行為,在未來都會成為群臣攻訐太子的理由。
甚至,也會是他為太子治罪的把柄。
即便,這大多數的理由,都有他自己的默許和促成。
更或者說,是經由康熙一手造就的。
可是,皇帝是沒有錯的。
即便是錯了,也是彆人的錯。
康熙之前似乎也意識到了,才會想著抬起胤褆與太子對戰。
可惜,胤褆不是個好的磨刀石。
不,或者說,一開始,胤褆就是被康熙的那點父愛給刺激的。
隻是這刺激的能效不大,沒能持續多久,胤褆自己就清醒了。
即便後來明珠等多方勢力言語激勵,惠妃想以母族的勢力助力胤褆與胤礽一爭……
可胤褆就像是泄了氣的肚皮,沒一點衝勁。
這孩子擺爛的徹底,即便他一直被康熙壓著在上書房讀書,即便到現在都不曾有領取過什麼差事。
可他還是我行我素的很,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就比什麼都知足。
至於胤礽,在沒有了胤褆的刺激後,胤礽也不似之前那般緊繃。
至少,他現在的狀態看著,更遊刃有餘些。
康熙給太子安排的差事,他也都會辦好。
若是沒差事可乾,也不會跟之前一樣用功。
整日將心力放在朝政上,將自己給繃成一根弦。
這樣的太子,讓康熙有些新奇,卻也更加看好現在的胤礽。
之前康熙與太子之間若有若無的矛盾,似乎在太子的四兩撥千斤的態度中,轉化為淡然。
也就在這時,康熙才真正意識到,太子已經長成,不再需要什麼磨刀石去磨去自身棱角。
太子自己,就可以將自己身上的各種優缺點進行調配。
至少,隻要他想,就可以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哪怕……那個人是康熙自己,也不例外!
可康熙看著站在自己麵前的兒子,怎麼感覺,這孩子比之前還要自若?
禮節什麼的,太子一直表現的很完美。
可現在,在完美之上,康熙又隱隱感覺到了另一種恣意?
是的,就是恣意。
懷著疑惑的心情,康熙打開了胤礽進獻的紙張。
這比折子更加直白且沒規矩的紙,要是放在平日裡,康熙指定會多念叨胤礽幾句。
至少,上奏的信息,該有個樣子才是。
可現在,看著紙張裡寫的東西,康熙心裡又震驚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沒想到,這樣的東西,胤礽還會給出第二份。
不過,康熙看著太子這熟悉的套路,心裡也打起了鼓。
他也沒心情跟太子繞彎子,直言道:“說吧,你這又是從哪得來的?”
胤礽的能力,康熙自是認可的。
可是,康熙也清楚胤礽於這些東西,並不精通。
至於他的那些手下,康熙不覺得有人有這樣的能力。
若真有,報效他這個皇帝,可比還是太子的胤礽要來的有效果的多。
至少,康熙想要嘉獎一個人,不用考慮太多。
而太子要是想抬舉手下,首先要過的,就是康熙這關。
康熙要是不同意,即便太子有心,也沒有辦法。
或許太子有,可他敢因為一個優秀的手下,去與自己的皇父生出嫌隙?
選擇……不言而喻!
康熙心中的篤定,讓他看向太子時,也心生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