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胤礽忙碌,沒有時間去教導幾個孩子學業。
等他不怎麼忙了,就發現因為小魚兒的好奇和插手,讓幾個孩子的教育被分化和調整。
請了不同的老師,來教導他們各方麵的知識。
起初,胤礽也有過反對,覺得應該延用他自幼的啟蒙。
可在跟著孩子們學了一段時間後,胤礽不得不認可,因人而教的理念,確實比自己皇阿瑪那一百二十遍大法的抄寫、背誦有用的多。
之後,大夏國在建立了學堂後,也將皇子們的教學經驗延用下去。
教育不同,思維理念不同,就使得幾個孩子雖然對自己這位皇瑪法親近,卻也不會熟絡起來。
他們將這位大清帝王當長輩供著,卻並不會與對方交心。
不然的話,在來大清這麼多日,怎麼也不見有人嘴漏說出關於子魚的一星半點的事?
不過,長輩的事,他們也無從置喙。
在好不容易盼來了阿瑪之後,他們一聽可以回去,立馬拉著人就走。
至於這裡的東西,他們並不在意。
在踏出紫禁城的牢籠後,胤礽帶著孩子們與福晉彙合。
之後的幾日,兩家人在京城到處閒逛和親人告彆。
等使臣得到了大清的文牒後,胤礽便下令即刻回程。
他們的船隻,一直停靠在碼頭。
想走,並不難。
隻是,這日在與眾位皇子們聚會時,被問起最多的,還是關於海外的事。
在得知了大夏國國主就是已經消失多年的太子胤礽後,所有皇子的內心都是震驚的。
他們有設想過關於胤礽消失後的種種可能,可唯獨沒有想過,他會成為一國之主。
可事實明擺著,就算他們想不認都不行。
他們在震驚中,驚疑。
有想過,關於胤礽突然回大清的動機。
其中,最有可能的……還是皇位的歸屬問題。
畢竟,在之前,胤礽就是大清太子,板上釘釘的未來帝王。
在他與皇阿瑪之間的關係沒有僵化之前,胤礽想繼續自己的太子之路,也並不是不可能。
更何況,他如今還是大夏國的國主。
有這樣的國家作為支撐,就算是皇阿瑪,也會同意胤礽的想法。
到時候,將兩個國家合二為一,那大清的版圖隻會更大!
隻要是有遠誌的帝王,都會期望在自己當皇帝的時候,有巨大的功績可以載入史冊。
即便,胤礽沒有那樣的想法,可他的孩子也可以成為皇位繼承人之一。
畢竟有嫡孫的身份在那,又有胤礽這個阿瑪助力,成功的可能性也非常高。
也因為這樣的考慮,即便知道胤礽的那些孩子都被帶入了紫禁城,也沒人私下動手,搞小動作。
情況未明之前,不管是想在康熙麵前表現,還是不想與大夏國拉扯仇恨值。
總之,在胤礽回歸大清後,這後宮的陰私和算計,就不曾出現過。
可眾人等了這麼久,都不見康熙有所表示。
甚至,就連胤礽,也都沒有擺自己太子爺的架子。
見了眾位兄弟,也都是以兄長的姿態示人。
難道……胤礽對皇位真的無意?
這個想法,在得知了胤礽和胤褆要啟程回大夏國時,又堅定了幾分。
這不,在接到了胤礽的邀請,說是在臨行前與兄弟們再聚一次。
遠在西洋之外的大夏國,距離大清很是遙遠。
若不是有心,怕是他們此生都不會再見彼此。
不管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態,總之,康熙的兒子們都來了。
其中,也有在上書房讀書的皇子,和才會走路的小人。
看著這些年紀幼小的孩子,之前夢到過大清曆史的皇子們,臉上的笑意淡了淡。
彆的不說,就看皇阿瑪這些年依舊有子嗣出生,就可以看的出他老人家的身體有多好!
有個長壽的帝王,對於那些想要奪嫡的皇子來說,本身就是一大阻力。
現在,他們奪嫡的心思也淡了些。
反倒是對於海外的事更加感興趣。
要是可以,他們也想出去打拚一個屬於自己的江山。
大小無所謂,就想滿足一下自己的野心。
對於這些問題,胤礽簡單的回複了一下。
倒是胤褆,對於弟弟們的想法很是讚同。
甚至,還說了一些自己這些年參加的戰事和各種經曆,給大家一個可供參考的例子。
等聚會結束,所發生的一切,早有人彙報給康熙知曉。
胤礽也沒想瞞著,今日來的人眾多,心思自然也不會少。
所以,他乾脆任由消息傳遞出去。
相比胤礽他們的閒適,康熙這幾日睡的越來越晚。
直到那日,在胤礽他們啟程時,康熙看著自己的兒子,最終沒說什麼。
隻是以兩國友好建交的理由,派了一隊戰艦護送大夏國人回國,順便,進行交流。
這個交流,也有查驗一番大夏國的真實情況。
在通信如此不發達的時代,康熙不能隻聽胤礽他們一片之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當然,康熙也有意讓人去調查西方各國的實力。
百年時間,大清就被如此侵略,不得不讓康熙警惕現在的西方各國。
對此,胤礽並沒有反對。
就算是康熙不行動,他在回到大清後,也要著手準備。
即便有了大夏國,胤礽的根依舊在大清。
對於大清未來的危機,他不會在那夢境出現後什麼都不作為。
此次訪問大清,也讓大夏國在大清人心中留下了印記。
在走時,不少京城百姓都知道了如今的大夏國國主就是昔日的太子胤礽。
他們也在好奇,這位大清的儲君,大夏國的國主是何等風姿?
對於有能力的人,忌憚什麼的,雖然有,卻會更加佩服對方。
被夾到歡送時,胤礽的表情很平和。
他想記下來,這些對於他來說,很少見的一幕。
在之前,這些儀式,更多的是對皇阿瑪展示的。
而現在,他也有幸,可以被百姓相送。
騎馬開道的胤褆,看著這一幕,也沒什麼感受。
此次回大清,他該見的人也見了,該辦的事也辦了。
離開大清對於他來說,並沒有什麼可遺憾的。
是的,即便不想,可胤褆還是去延禧宮見了惠妃。
對於自己的母妃,胤褆也不知該怎麼麵對她?
或許,她對自己也是有慈愛之心的。
可在權勢地位爭奪上,愛子之心就顯得空泛了些。
重回大清後,胤褆還是請旨意,帶著妻兒去見了額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