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芒種新麥續煙火
芒種時節的庭院被蟬鳴填滿,桂樹枝繁葉茂,投下濃密的綠蔭。林晚星在灶台前忙碌,新收的麥粉在竹篩裡簌簌作響,混著南瓜泥揉成麵團,發間的銀簪隨著動作輕晃,沾了點金黃的粉末。
“今年的新麥格外勁道。”她將醒好的麵團切成小塊,“阿香說憶香長牙了,特意做了軟乎乎的麥香糕,不用牙也能抿著吃。”
靖王爺走進廚房時,左臂正拎著竹籃,裡麵裝著剛摘的青瓜和番茄,是他在庭院小菜園種的。他放下籃子便接過擀麵杖:“我來擀皮,你做餡,今日我們試試南瓜菜盒子。”他擀的麵皮雖不夠圓整,卻薄厚均勻,比去年做南瓜餅時熟練多了。
兩人配合著包菜盒子,麵皮在掌心翻飛,菜餡的清香混著麥粉的甜香彌漫開來。林晚星看著他靈活的左臂,忽然想起初見時他空蕩蕩的衣袖,眼眶微微發熱:“還記得你第一次嘗試握筆,手抖得連墨都蘸不穩,如今擀麵皮比我還利落。”
“都是被你逼出來的。”靖王爺笑著刮她鼻尖,“你說‘不會做糕點的王爺不是好夫君’,我哪敢偷懶。”他指著窗外,“雨瓜和念暖在摘桂花呢,說是要學你做桂花醬,小心彆讓他們把花苞都掐完了。”
廚房外傳來孩童的歡笑聲,夾雜著阿香的叮囑。林晚星探頭望去,見雨瓜踮著腳夠花枝,念暖舉著小竹籃在旁接應,兩個孩子的身影在桂樹下晃動,像兩隻活潑的小蝴蝶。
菜盒子出鍋時,金黃的外皮冒著熱氣,咬開一角便有湯汁流出。靖王爺拿起一個吹涼,小心地遞到林晚星嘴邊:“嘗嘗我們的勞動成果,這煙火氣,比任何山珍海味都香。”
二、大暑納涼話家常
大暑的傍晚,街坊們又聚在王府庭院納涼。張嬸搖著蒲扇講當年的趣事,貨郎切開冰鎮的西瓜,紅瓤甜汁順著刀縫流淌,引得孩子們直咽口水。
林晚星端出剛做好的綠豆南瓜羹,青瓷碗裡盛著碧綠的羹湯,上麵綴著雪白的蓮子:“快喝點解暑,加了冰糖和桂花,甜而不膩。”她給阿香遞過一碗,看著她懷裡的憶香,孩子正抓著塊南瓜餅乾啃得香甜。
“這丫頭隨她娘,也是個饞嘴的。”阿香笑著擦去孩子嘴角的餅乾屑,“前日雨瓜偷偷拿南瓜餅喂她,結果她抱著雨瓜的手啃,把哥哥咬得直哭,卻自己咯咯笑。”
靖王爺正給孩子們講江南的故事,說那裡的荷塘七月開滿荷花,蓮子嫩得能掐出水。小柱子聽得入迷,舉著南瓜形狀的燈籠問:“王爺,江南的南瓜是不是也比京城的甜?”
“等秋收後帶你去看看便知。”靖王爺笑著點頭,忽然指向天空,“看那晚霞,像不像晚星做的南瓜餅?”
眾人抬頭望去,天邊的晚霞果然泛著暖黃的光暈,邊緣鑲著金邊,真像剛出爐的南瓜餅。林晚星靠在他肩頭,聽著街坊們的笑語,聞著空氣中的瓜香與花香,心裡暖融融的:“這樣的日子,真好。”
“會一直好下去的。”靖王爺握緊她的手,掌心的溫度透過指尖傳來,“有你,有孩子們,有街坊們,有這滿院的煙火氣,日子隻會越來越甜。”
三、立秋曬秋盼豐年
立秋這天,庭院裡曬滿了收獲的作物:金黃的玉米串成簾子掛在廊下,火紅的辣椒鋪在竹匾裡,雪白的棉花堆成小山,還有新收的桂花用紗布包著,吊在屋簷下風乾。
林晚星正將南瓜切成薄片晾曬,準備做南瓜乾。靖王爺在旁幫著翻曬桂花,動作輕柔得像對待珍寶:“今年的桂花比往年香,趙靈兒來信說江南的桂花也開了,問我們要不要再去賞桂,她新釀了桂花酒等著。”
“等忙完秋收就去。”林晚星笑著點頭,“順便帶雨瓜和念暖看看江南的稻田,讓他們知道南瓜餅不是憑空變出來的。”她指著牆角的竹筐,“張嬸送來的新米,說做南瓜粥最香,等下熬一鍋,給街坊們都送些。”
孩子們在曬滿作物的庭院裡奔跑,雨瓜舉著南瓜形狀的風車,念暖追著飛舞的蝴蝶,銀鈴般的笑聲驚起廊下的燕子。阿香坐在竹椅上納鞋底,時不時抬頭叮囑一句,陽光灑在她含笑的臉上,溫暖得像幅畫。
靖王爺忽然拉起林晚星的手,走到桂樹下:“你看這滿院的收成,像不像我們這些年攢下的日子?”他指向曬秋的作物,“玉米是安穩,辣椒是熱烈,棉花是柔軟,桂花是香甜,加起來就是我們的餘生。”
林晚星望著他溫柔的眼眸,那裡映著滿院的金黃,也映著她的身影。她踮腳摘下一朵桂花,彆在他發間:“還有這個,是年年歲歲的牽掛。”
夕陽西下時,曬秋的作物被鍍上金邊,空氣中浮動著穀物與花香的甜香。靖王爺推著輪椅,林晚星在旁推著,兩人慢悠悠地巡視著庭院,檢查晾曬的作物。孩子們的笑聲從廚房傳來,混著南瓜粥的甜香,將立秋的傍晚釀得暖融融的。
晚風穿過桂樹,吹起林晚星的發絲,也吹落幾片金黃的花瓣,落在兩人交握的手上。遠處傳來街坊們的談笑聲,近處是灶房的煙火氣,歲月就這樣在柴米油鹽的陪伴裡緩緩流淌,帶著南瓜餅的甜香,帶著桂花的清冽,帶著餘生漫長裡,細水長流的溫暖。
喜歡穿越古代擺攤小廚娘請大家收藏:()穿越古代擺攤小廚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