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殘雪未消時,老甕餘溫喚係統
西市街的殘雪還凝在老槐樹的枝椏上,"晚星酪鋪"的銅爐燒得正旺,爐上煨著的"棗泥酪"冒著絲絲甜氣。林晚星用竹勺輕輕攪動酪體,腕上那枚幾乎淡去的"酪"字印記突然泛起微光——不是之前的灼熱,是像溫水般的暖意,順著脈絡漫到指尖。
案上的真陶甕隨之輕顫,甕壁刻著的"柳氏二十四酪譜"裡,"鬆仁酪"的簡筆畫突然鮮活起來:鬆仁在陶甕的光影裡滾動,竟落下幾粒虛影般的碎末。林晚星伸手去接,眉心的係統光屏毫無預兆地鋪開,字跡比以往更柔和,像蒙著層霧:
【柳氏酪道傳承係統·餘輝模式已啟動】
【當前狀態:輔助傳承非強製任務)】
【保留功能:食材精微溯源、古譜細節補遺】
【觸發契機:檢測到"未竟之味"——1943年柳氏未及完成的"團圓酪"】
光屏右側的虛影框裡,浮現出1943年冬的片段:柳氏坐在灶台前,麵前擺著五隻青瓷碗,正往碗裡舀麥香酪,碗沿分彆刻著"文明軒舟義"五個小字。窗外的雪下得緊,她卻頻頻望向外門,碗裡的酪漸漸凝了層薄皮。
"這是......"蘇硯剛把烤好的鬆仁撒進瓷盤,爐上的酪突然溢了鍋沿。林晚星的係統光屏同步彈出【人物注解】:【五碗酪對應五人:沈文舟、周明遠、柳明軒、柳守義祖父、白女士祖父——柳氏原想在1943年冬至做"團圓酪",卻因盜甕案擱置】。
店門的風鈴"叮鈴"響了,沈硯之裹著厚棉袍走進來,手裡提著個藍布包,包著隻缺了口的青瓷碗。"我在老宅的樟木箱底翻到這個。"他把碗放在案上,碗沿的缺口處刻著半枚"文"字,"家父臨終前總摩挲這碗,說"欠柳姨頓團圓飯"。"
林晚星的係統光屏立刻亮起藍光:【物品核驗:1943年柳氏親手燒製的"團圓碗"成套五隻,此為沈文舟專屬)】【材質分析:含微量麥香酪殘留與真甕酪譜成分吻合)】。她往碗裡舀了勺剛煨好的棗泥酪,酪體接觸瓷碗的刹那,缺口處竟泛起層淡紅的光暈。
二、鬆仁酪裡藏舊願,係統補遺未竟味
"柳氏的"鬆仁酪",是不是要加蜜漬桂花?"白女士突然站在甕邊,指尖輕觸"鬆仁酪"的簡筆畫。林晚星的係統光屏瞬間彈出【古譜補遺】:【原譜細節:鬆仁需用燕山產紅鬆仁去紅衣),蜜漬桂花需選秋分日采摘的金桂窖藏三年),且酪體需在銅爐上煨足一炷香,忌用鐵鍋鐵味奪香)】。
蘇硯按提示取來三年窖藏的桂花蜜,往銅爐裡加了勺——酪體瞬間泛起金紋,鬆仁的油香混著桂花香漫了滿鋪。沈硯之舀起勺酪,突然紅了眼眶:"這味道......和家父日記裡寫的"柳姨的味道"分毫不差。"
這時,柳守義抱著個木盒衝進店,盒裡裝著四枚銅質小牌,牌上分彆刻著"明軒舟義"。"我在祖父的舊算盤裡找到這個!"他把銅牌擺在案上,與沈硯之的青瓷碗拚在一起,正好組成完整的"團圓"二字。林晚星的係統光屏彈出【物品溯源】:【銅牌為柳氏所製,原想作為冬至"團圓宴"的信物】。
係統光屏突然閃了閃,彈出【未竟之味·配方補全】:
團圓酪柳氏原譜):
基礎酪底:頭茬新麥粉80g蒸糕搗泥)、鮮牛奶500、荊條蜜60,發酵3小時至微酸。
五味配料:
沈文舟碗:蜜漬桂花10g窖藏三年)、鬆仁碎5g
周明遠碗:焦麥芽15g炒至微焦)、棗泥20g
柳明軒碗:薄荷碎3g陰乾)、麥麩烤香5g當年新蜜)、芝麻碎3g
關鍵步驟:五碗酪需在銅爐上同溫煨煮,每碗沿需用對應銅牌壓出紋路,寓意"牌合則人合"。
林晚星按配方分碗調製時,係統光屏的虛影框裡,1943年的柳氏正對著空碗歎氣。當第五碗酪盛好時,虛影裡的柳氏突然抬了頭,像是透過時光看見了案上的五碗酪,嘴角緩緩綻開個淺淡的笑。
三、舊碗新酪聚,故人後代了舊緣
"這銅牌的紋路......"周棠突然指著牌上的刻痕,"我祖父的筆記本裡畫過,說是"能合不能分"。"林晚星按係統【細節提示】,將五枚銅牌按"團圓"二字的順序拚在案上——銅牌相接處竟發出"哢噠"輕響,組成個圓形的托盤,恰好能放下五隻青瓷碗。
白秀蘭顫巍巍地拿起刻著"義"字的碗,酪體裡的槐米蜜正泛著金光:"我父親當年總說,"欠柳氏句對不起",原來他早知道有這碗酪。"她舀起勺酪,淚珠滴在碗裡,與酪體融成片甜紋。
沈硯之的碗沿"文"字與銅牌嚴絲合縫,他突然想起什麼,從藍布包裡取出張泛黃的信紙:"這是家父1946年寫的,沒寄出去。"信上用鋼筆寫著:"柳姨,冬至的酪我還記著,等找到甕,我們補頓團圓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林晚星的係統光屏突然亮起【餘輝寄語】:【傳承的終極意義,是讓錯過的味道,在對的時光裡團圓】。光屏漸漸淡去,化作點點金光落在五隻碗裡,酪體上的紋路竟慢慢連成片,像幅微型的西市街雪景圖。
這時,爐上的"團圓酪"正好煨夠一炷香。林晚星把碗擺進銅牌托盤,端到店外的老槐樹下——殘雪在陽光裡融成水珠,滴在托盤上,五枚銅牌的刻字突然發亮,與碗沿的小字相映成輝。
四、酪香繞新枝,係統餘溫映傳承
暮色漫上來時,西市街的街坊都圍了過來。沈硯之、白秀蘭、柳守義、周棠和白女士捧著青瓷碗站在老槐樹下,碗裡的酪還冒著熱氣。林晚星按係統最後彈出的【新味提示】,做了道"新團圓酪":
新團圓酪:
、荊條蜜40、混合堅果碎鬆仁、杏仁、芝麻)20g、蜜漬桂花5g當年新采)。
做法:將麥泥與牛奶按16比例混合,小火熬至微稠,加蜜後撒堅果碎,最後用桂花蜜在表麵畫"團圓"二字,不蒸不烤,自然凝固。
"這碗酪,該叫"續緣酪"。"沈思酪用全息相機拍著托盤,影像裡1943年的柳氏正往空碗裡舀酪,與現實裡五人捧碗的畫麵漸漸重疊。林晚星看著影像,腕上的"酪"字印記最後閃了閃,徹底融進皮膚裡,像從未出現過。
銅爐裡的火漸漸弱了,蘇硯往爐裡添了塊新炭。林晚星翻開新酪譜,在"團圓酪"的配方旁寫下:"1943年的雪落進了2024年的碗裡,味沒變,人齊了。"案上的真陶甕靜靜立著,甕壁的酪譜在暮色裡泛著溫潤的光,像柳氏的眼睛,正看著滿街的酪香。
老槐樹的枝椏上,最後片殘雪落了下來,正好落在托盤的銅牌上,融成滴水珠,順著"團圓"二字的刻痕,慢慢滲進酪裡。遠處傳來孩子們的笑鬨聲,混著酪香飄得很遠,像句遲到了八十年的"團圓了"。
喜歡穿越古代擺攤小廚娘請大家收藏:()穿越古代擺攤小廚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