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晨光透窗欞,喜信攜客踏門來
西市街的晨光剛漫過“晚星酪鋪”的招牌,老槐樹的葉子就被風搖得沙沙響,像在哼著輕快的調子。林晚星正和陳樂樂一起給老灶台擦銅鍋,小家夥踮著腳,手裡攥著塊軟布,認真地擦著鍋沿:“林姐姐,我昨天練了做蜜漬槐花,奶奶說我做得比上次甜啦!”
“叮鈴——”風鈴響得格外歡快,周啟明和李研究員並肩走進來,手裡拿著個紅綢包裹的卷軸,臉上堆著笑:“晚星,好消息!‘柳氏酪道’成功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啦!這是證書,剛從省裡送過來的!”
林晚星手裡的銅勺“當啷”掉在灶台上,沈玉容也從後院跑出來,看著周啟明展開的卷軸,眼淚瞬間湧了出來:“太奶奶,您看到了嗎?柳氏的酪道,真的傳下去了!”
就在這時,店門又被推開,一個穿米白色連衣裙的年輕姑娘走進來,手裡拿著個平板電腦:“請問是晚星酪鋪嗎?我是‘老街新味’美食平台的記者夏晚,想給你們做個專訪,講講柳氏酪道的傳承故事。”
她剛說完,林晚星腕上的“酪”字印記突然發燙,眉心係統光屏“唰”地亮了:
【柳氏酪道傳承係統·創新模式已激活】
【當前狀態:借助媒體傳播,探索傳統手藝的“現代創新之路”】
【關鍵線索:夏晚不僅是記者,還是“美食創新大賽”的組織者,想邀請晚星酪鋪參賽,用傳統酪品結合現代元素,打造“新派柳氏酪”】
【隱藏危機:大賽中,有一家“新式酪品實驗室”也報名參賽,他們擅長用科技手段模仿傳統風味,企圖用“低成本複製”擊敗晚星酪鋪】
二、專訪談傳承,劇情反轉現挑戰
“專訪當然沒問題!”林晚星笑著請夏晚坐下,給她端來一碗槐露酪,“我們的酪品,都是按太奶奶的老方子做的,每一步都有講究。”夏晚舀起一勺槐露酪,眼睛一亮:“這味道太清新了!比外麵的網紅酪飲有層次多了!”
她打開平板電腦,調出“美食創新大賽”的介紹:“這次大賽的主題是‘傳統新生’,希望老字號能推出結合現代口味的新品。你們有沒有想過,給柳氏酪品加些新元素?比如……芝士?或者水果茶?”
蘇硯剛從後院拎著鮮牛奶進來,聽到“芝士”二字,皺起眉:“加芝士?會不會破壞傳統酪品的味道?”李研究員卻搖了搖頭:“創新不是丟本,是在傳統基礎上做加法。柳老夫人當年不也根據季節調整酪品配方嗎?這就是最早的‘創新’。”
係統光屏瞬間彈出【核心劇情反轉·創新之辯】:
【“新式酪品實驗室”的挑戰:該實驗室由留洋歸來的食品工程師張銳創辦,擅長用“分子料理”技術模仿傳統風味,比如用“奶精+香精”複製槐露酪的香味,成本隻有傳統做法的三分之一,他們在大賽中放話“傳統手藝遲早被淘汰”】
【夏晚的真實身份:不僅是美食記者,還是張銳的大學同學,她來專訪,一方麵是想宣傳柳氏酪道,另一方麵,是想讓張銳看看“傳統手藝的真正魅力”,勸他放棄“低成本複製”的想法】
【破局之法:推出“雙味創新酪”——“傳統基礎款”保留老方子,“現代創新款”結合年輕人喜歡的元素,用“真材實料的創新”擊敗“科技模仿”】
“我知道張銳的實驗室。”夏晚突然開口,語氣有些無奈,“他總說‘傳統手藝效率低、成本高’,可他不知道,酪品裡的‘人情味’,是科技複製不出來的。這次大賽,我希望你們能證明,傳統和創新可以共存。”
林晚星看著滿桌的酪品,突然有了主意:“我們可以做‘雙味創新酪’!一半是傳統的‘棗泥酪’,一半是加了新鮮水果的‘鮮果棗泥酪’,讓大家看看,傳統酪品也能很年輕!”
三、雙味創新酪,配方藏著古今魂
“這個主意好!”沈玉容翻著“柳氏四季酪道進階記”,“太奶奶說過‘酪品要順人心’,現在年輕人喜歡吃水果,我們就加水果,但不能丟了棗泥和焦棗核粉的本味。”
係統光屏同步彈出【柳氏酪道·雙味創新酪傳統款vs鮮果款)】,字跡帶著古今交融的活力:
一)傳統款·經典棗泥酪沿用百年複原版配方,略作調整)
適配場景:傳統口味愛好者,懷舊人群
辰時前取本地黃牛乳,三層紗布過濾)
滄州金絲小棗400g浸泡2小時,去核留肉)
焦棗核粉12g陳萬山遺留老粉)
老冰糖15g敲成小塊)
生薑片2g切片)
關鍵步驟:
1.紅棗煮爛後壓泥過篩,得到細膩棗泥;
2.老灶台中灶添棗木柴,鮮牛奶加熱至50c,加入棗泥順時針攪8圈,熬18分鐘;
3.加焦棗核粉攪勻,關火燜8分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