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香沾陶盤,新客攜春潤
村西牆根的枯草裡冒出星星點點的新綠,風一吹,帶著潮氣的草香飄到阿柚的攤前——攤麵擺著阿篾編的暖籃,鬆針紋的籃沿正壓著半袋剛篩好的綠豆粉。阿柚剛把曬乾的陳皮絲裝進瓷罐,就聽見巷口傳來陶輪轉動的輕響,一個穿米灰短打的年輕姑娘抱著摞素坯陶罐走來,袖口沾著些陶土,指尖捏著塊未塑形的陶泥,發間彆著枝帶露的迎春。
“阿柚姑娘,我是河對岸陶坊的阿陶,”姑娘把陶罐放在攤旁的石墩上,拍著手上的陶土說,“最近趕燒春用的花盆,蹲在陶輪旁拉坯大半天,想找些不沾手的吃食,含在嘴裡能潤喉,還不能沾了陶土——總不能拉著坯,指尖的糖渣把素坯蹭花了。”
阿柚剛點頭,村外菜園方向又傳來花灑滴水的輕響,一個紮著粗布圍裙的少年扛著捆菜苗走來,肩上搭著塊沾泥的麻布,腰間掛著個裝水的竹筒,是忙著育苗的花農阿苗,擦著額角的薄汗說:“每天蹲在菜畦裡栽苗,晌午就又渴又餓,想帶點耐揣的小食,咬著清甜還頂餓,比啃乾饅頭舒服,還不能沾了泥土。”話音未落,一個穿淺藍布衫的小夥計提著個食盒快步走來,食盒上貼著張“春茶”的綠紙,是鎮上茶鋪的夥計阿芽,喘著氣說:“茶鋪新上了明前龍井,掌櫃的讓我來問,有沒有能配春茶的小點心,要清潤不膩,不搶茶香,還能解春困的滯澀感。”
初春的風裹著草香掠過攤前,阿柚指尖蹭過瓷罐裡的陳皮絲,又瞥了眼阿陶陶罐旁放著的新鮮馬蹄、阿苗竹筒旁露出來的青豌豆,忽然覺得這春潤裡的草香,藏著比深冬更清鮮的甘甜味。
二、三款初春新食,適配陶匠與花農
一)馬蹄豌豆凍·陶匠潤喉款
適配場景:陶坊拉坯、細活塑形,柔潤不沾手,常溫耐放
基礎原料:
主料:新鮮馬蹄4個約150g,去皮切薄片)、青豌豆50g選嫩豌豆,剝殼)、純藕粉25g無添加糖,增稠定型)、吉利丁片9g食用級,分兩份)、老冰糖20g敲碎,甜度溫和不齁)分兩份,煮食材、調藕粉用)、檸檬汁3增清鮮,可選)、方形矽膠模具4x4,無塗層)、食用糯米紙剪成模具大小,墊底部防粘)、乾迎春花粉2g撒表麵增香,可用乾桂花替代)
關鍵步驟:
1.處理馬蹄與豌豆:馬蹄片放入沸水中焯1分鐘去生保脆),撈出過涼水瀝乾;青豌豆放入沸水中煮3分鐘至斷生,撈出過涼水保持翠綠),瀝乾後取一半碾成泥增加風味融合度)。純淨水,放入馬蹄片、青豌豆、豌豆泥,加老冰糖,小火煮5分鐘至糖融化、豌豆變軟,關火後撈出部分固體食材留少量增加口感層次),留下基底液放涼至40c;取6g吉利丁片用冷水泡軟約5分鐘),擠乾水分放入基底液中,攪拌至完全融化。純淨水,邊加邊攪拌至無顆粒的稀漿避免結塊),緩緩倒入吉利丁基底液中,邊倒邊攪拌防止藕粉結塊;加入檸檬汁不喜可省略),輕輕攪勻,過一遍細篩保證凍體細膩,避免豌豆硬邊)。
4.裝模定型與裝飾:矽膠模具底部墊糯米紙,倒入混合液至九分滿,輕輕震模具排出氣泡,撒上乾迎春花粉,放入冰箱冷藏2小時至完全凝固;脫模後用糯米紙單獨包裹,裝入密封袋。
5.成品特點:凍體呈淡青白色,透著馬蹄的半透明與豌豆的翠綠,入口柔潤不粘牙,馬蹄的清甜混著豌豆的鮮爽,含在嘴裡能潤開春燥引起的喉嚨乾澀,捏在指尖不沾手——阿陶蹲在陶輪旁拉坯,捏起一塊放在唇邊,不用動手掰,含著就慢慢化了,指縫的陶土也沒沾到凍體上。她裝了四塊放進陶罐旁的小竹盒:“拉著坯待一下午,含兩塊凍,喉嚨不燥了,手腕也不酸,比含潤喉糖還舒服”,這便成了“阿柚馬蹄豌豆凍”。
二)豌豆糯米糕·花農頂餓款
適配場景:菜畦栽苗、戶外勞作,耐揣抗餓,清甜解乏
基礎原料:
主料:新鮮青豌豆100g剝殼,煮軟後碾成泥)、糯米粉150g分兩份,製糕體用)、白砂糖40g分兩份,調節甜度)、麥芽糖20g增加黏合度,耐存放)、黃油25g無鹽,軟化備用)煮豌豆用)、熟白芝麻8g撒表麵增香,防粘)、食用油5刷烤盤用)、蜂蜜5g增加清潤感)
關鍵步驟:
純淨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8分鐘至軟爛,撈出後用勺子壓成細膩的豌豆泥保留少量小顆粒增加口感),放涼至室溫;向豌豆泥中加入10g白砂糖、蜂蜜,攪拌均勻備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2.混合粉類與製糕坯:取120g糯米粉放入大碗,加30g白砂糖,用手搓勻;倒入豌豆泥、麥芽糖和軟化的黃油,反複揉5分鐘至形成不鬆散、不粘手的麵團若麵團偏乾,可少量加剩餘純淨水;若偏粘,加剩餘糯米粉);將麵團分成每份35g的小劑子,搓成圓球。
3.壓模定型與裝飾:烤盤刷一層薄油,鋪油紙,將小劑子放在油紙上,用手掌輕輕壓成直徑5、厚1.2的圓餅;取熟白芝麻撒在餅麵,輕輕按壓讓芝麻粘牢避免烘烤時脫落)。
4.烘烤與放涼:烤箱提前預熱至165c,放入烤盤,中層烤20分鐘,直至糕體邊緣呈微黃色、表麵微微發亮,取出後放在晾架上放涼至室溫避免受潮變軟,常溫可放6小時)。
5.成品特點:糕體呈淡青綠色,表麵撒著金黃芝麻,入口有豌豆的清鮮、糯米的軟糯,咬著有嚼勁卻不費牙,揣在粗布圍裙的口袋裡,栽苗時蹭到的泥土也粘不上——阿苗蹲在菜畦裡栽苗,掏出一塊咬了一口,清甜的味道順著喉嚨滑下去,栽苗的乏累少了大半,口袋裡的草屑也沒沾到糕上。他裝了六塊放進腰間的布袋:“蹲一下午栽苗,吃兩塊糕,餓不慌,身子也輕快了,比啃乾饅頭頂餓多了”,這便成了“阿柚豌豆糯米糕”。
三)陳皮綠豆糕·春茶佐食款
適配場景:茶鋪配茶、初春閒食,清潤解膩,襯合茶香
基礎原料:
主料:綠豆100g提前用清水泡4小時,去皮)、陳皮絲20g提前用溫水泡10分鐘,瀝乾切細)、粘米粉80g、玉米澱粉40g增加韌性,避免過軟)、白砂糖30g淡甜,不搶茶香)煮綠豆用)、黃油20g融化,刷模具防粘)、熟糯米粉15g操作時防粘)、方形不粘模具5x5,無塗層)、油紙墊模具底部)
關鍵步驟:
純淨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25分鐘至軟爛,撈出後用紗布擠乾水分避免糕體過濕),放入碗中用勺子壓成細膩的綠豆泥,放涼至室溫;泡軟的陳皮絲用刀切碎至米粒大小,擠乾多餘水分。
2.混合粉類與製糕坯:粘米粉、玉米澱粉、白砂糖放入大碗,用手搓勻;倒入綠豆泥和切碎的陳皮絲,反複揉3分鐘至形成均勻的粉泥團若偏乾,可少量加溫水;若偏粘,加少量熟糯米粉)。
3.壓模定型:模具內壁刷一層融化的黃油,底部墊油紙,將粉泥團均勻填入模具中,用手掌輕輕壓實避免內部有空洞),再用刮板刮平表麵。
4.蒸製定型與放涼:蒸鍋上汽後放入模具,中火蒸22分鐘,關火後燜3分鐘確保糕體熟透不鬆散);取出後放在晾架上放涼至室溫,再脫模切成5x5的方塊切前刀蘸熟糯米粉,避免粘刀)。
5.成品特點:糕體呈淡黃綠色,透著陳皮的深褐細絲,入口綿密清潤,綠豆的清甜混著陳皮的微苦,配著明前龍井吃時,既不搶茶香,還能解春茶的清寒與春困的滯澀——阿芽把糕帶回茶鋪,客人捧著熱茶咬一口糕,清甘的味道與茶的鮮醇混在一起,沒有半點膩味,比配蜜餞清爽多了。他裝了半盤放進食盒:“茶鋪的客人都說,喝春茶搭這塊糕,嘴裡清潤,身子也輕快了”,這便成了“阿柚陳皮綠豆糕”。
三、草綠染陶盤,清甘解春潤
阿陶帶著馬蹄豌豆凍蹲在陶輪旁拉坯,傍晚來添貨時,素坯陶罐上多了圈豌豆紋:“含著凍拉坯,手腕不酸了,素坯也沒沾到半點陶土和糖渣”;阿苗扛著菜苗走了三個菜園,回來時布袋裡還剩三塊豌豆糯米糕,說“給隔壁的菜農分了兩塊,他們讓我再訂半袋,說栽苗時吃著頂餓”;阿芽每天午後都提著食盒來取陳皮綠豆糕,茶鋪的靠窗桌旁,總擺著盛著糕的白瓷碟,碟邊還放著枝新鮮迎春。
夕陽把新綠染成暖金色,落在擺著陶罐的石墩上,像撒了把碎玉。阿柚坐在攤前,看著瓷盤裡的點心——馬蹄豌豆凍泛著青白,像浸了春露的玉;豌豆糯米糕堆成小堆,飄著芝麻的香;陳皮綠豆糕透著黃綠,在春風中透著清潤。她摸了摸攤前的新綠草芽,忽然想起阿陶拉好的素坯,紋路細得像綠豆糕裡的陳皮絲。
這時,阿陶抱著個剛燒好的青釉盤走來,盤底刻著小小的豌豆紋:“阿柚姑娘,給你燒了個點心盤,放你的小食正合適。”阿柚接過青釉盤,指尖觸到光滑的釉麵,抬頭時看見阿苗扛著菜苗路過,布袋裡露著塊豌豆糯米糕,風裡飄著草香與糕香;阿芽也提著空食盒走來,笑著說“茶鋪的陳皮綠豆糕又賣完了,掌櫃的讓我再拿一整盤,說喝春茶的客人都等著呢”。初春的風掠過牆根,新綠蹭過青釉盤,混著點心的清甘,成了春日裡最鮮活的味道。
喜歡穿越古代擺攤小廚娘請大家收藏:()穿越古代擺攤小廚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