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發現了水源,自然不能隻裝兩個陶罐的水。
他們的陶罐並不大,大概也就能裝十多斤水,兩個陶罐加起來可能就三、四十斤。
這怎麼夠!
於是第二天一大早,杜若就又帶著明珠和石頭上山了。
杜若的背簍裡裝了兩個陶罐,手上還抱著一個陶罐。
倒不是她背不起更多的陶罐,而是背簍底部的空間有限,隻能放得下兩個陶罐。
因為下山顛簸的原因,她也不敢在陶罐上疊陶罐。
多運幾次水不要緊,若是陶罐碎了更可惜。
兩個孩子則是一人背著一個陶罐,都是去裝水的。
他們都十多歲了,特彆是明珠,都快十五歲了。
背二十斤的東西下山肯定沒問題的。
當然,十五也是杜若估計的。
其實明珠現在到底多少歲,杜若也搞不明白。
因為四季已經被打亂了,都不知道具體過了幾年了。
至於薑格和孫五斤,則是留下來看行李。
她本來想把薑格也帶上山來運水的,但是想想還是不放心。
畢竟他們的行李都在山下呢,為了多兩罐水把行李弄丟了,就得不償失了。
兩個人都留下,好歹有個照應。
來回運了好幾趟,終於把兩口大水缸又重新裝滿了。
不僅如此,還多出了三個陶罐的水。
這會已經是大中午了,也不適合趕路。
於是一行人又架起了陶罐,開始煮飯吃。
依舊是野菜湯加麵粉,這回薑格舍不得放麵粉,隻抓了兩把麵粉進去,麵湯更加稀疏了。
“杜姐,咱們的糧食不多了。”
薑格忍不住歎氣。
這麼久過去,除了作為種糧的一袋生小麥,剩下的四袋糧食,有一袋已經快見底了。
這還是他們混了野菜的緣故。
若是沒有野菜,那耗費的糧食就更多了。
聽見這話,杜若沉默了一會說道:
“話雖然是這樣說,但是糧食還是要吃的,若是隻吃野菜,身上沒有力氣。”
“剛好這地方有水,也不用那麼急著趕路,咱們把蕨根粉洗出來吧!”
說完,杜若起身朝舊板車走去,把蕨菜根全部搬到地上。
“明珠、石頭,你倆過來!咱們把蕨菜根都搬到石板上去。”
路邊不遠處,就有一塊大石板,剛好用來清洗蕨菜。
“孫五斤,你去砍木材回來,做成三根棒槌,用來捶打和清洗蕨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