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娘,咱們現在可以洗菜了嗎?
我瞧著這些水缸裡頭可都裝了好些水啦!”
杜若前腳才踏出空間,後腳便聽見柳珠滿懷期待的聲音。
隻見她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睛,眼巴巴的看過來。
“等我先去瞧瞧!”
杜若披上蓑衣出了山洞。
果然!每一口水缸的底部都有了淺淺的一層雨水。
杜若把收集來的水都倒進一個水缸裡,得到了大半缸水。
從空間裡把陶盆、野蔥、野薑、野菜拿了出來,並吩咐柳珠開始洗菜,自己則開始切割豬肉。
杜若大概估量了一下,一頭大豬估摸著有兩百來斤,三頭大豬加起來有六百斤左右。
一頭小豬在八十斤上下,五頭小豬大概有四五百斤。
大豬、小豬全部加起來,得有一千多斤肉了,能做的食物不少。
臘肉、臘腸、回鍋肉、燉肉、野薑小炒肉、野蔥小炒肉、爆炒五花肉、瘦肉粥、豬下水野菜湯、簡易版的烤肉、豬骨燉葛根。
因為調料和配菜實在有限,杜若暫時隻能定下這些菜單。
當初去縣城的時候,她倒也想過去買點鹵料,還有其他的配料。
但是古代的香料昂貴,她手裡的銀錢不多,買香料不如買糧食實在。
這些菜雖然都是家常小菜,但是有肉有菜。
而且食材都是純天然無汙染、自然種植和生長的,想來味道都還不錯的。
而且荒年有的吃就不錯了,哪裡還能講究那麼多。
不過最讓杜若遺憾的是,這個朝代並沒辣椒,想來是還沒有從海外傳過來。
這對於一個辣椒愛好者來說,無疑是致命的打擊,菜的味道都少了一半。
不止辣椒,土豆、紅薯、玉米,這些高產的糧食都還沒出現。
平民吃的最多的就是菽,也就是豆子,還有米糠和野菜。
如果有這些高產的,對土地要求又比較低的糧食,想來是能多活下來一些人的,可惜沒有如果。
把死豬開膛破肚,豬下水先放到一邊。
豬頭、豬耳朵、前頸肉、梅花肉、豬前腿、裡脊肉、五花肋條、五花肉、後腿肉、豬尾巴全部分割開來。
還好從柳家拿了一把斧頭出來,不然這骨頭都沒法砍。
五花肋條全部做成臘肉,以後做菜做飯放一點,就非常香了,而且很方便。
梅頭肉混著五花肉切成小顆粒,灌進腸衣裡製作臘腸。
因為香料實在有限,杜若隻放了一點曬乾的蔥粉、薑粉,花椒葉子粉,還有鹽。
回鍋肉用的前頸肉,焯水去除血水和雜質之後爆炒,放入蔥、薑、花椒葉子、鹽。
豬頭、豬尾巴切塊,清洗乾淨後上鍋燉煮。
豬頭肉浮沫和雜質多,杜若全部撇乾淨,才放入清洗乾淨的菽,一塊燉煮。
菽是當主食吃的,所以杜若放了非常多的菽進去,豬頭和菽的比例大概是1:3。
原本沒滋沒味的白水煮菽,現在跟著豬頭一起燉,二者相互融合,頓時美味了許多。
前腿肉和後腿肉,則被做成野薑小炒肉、野蔥小炒肉,還有瘦肉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