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嗐,這就說來話長了!”
薑格歎息一聲,娓娓道來。
原來曾氏是第一個到這定居的家族。
那年北方大旱,百姓南下逃荒,這才來到這荒無人煙的海邊定居。
後麵又來了姓王的、姓李的、姓趙的,零零散散好幾波人,全部都在村裡安頓了下來。
可惜這些人加起來,都沒有人姓曾的人數多。
曾家族人來得早,占儘了先機,早就把好的土地和水源給占了。
他們後頭來的,隻能在下遊貧瘠的地方開荒種地。
這也就罷了,畢竟人家來得早,也無可厚非。
若是其他人來得早,同樣會把好地方先占著。
問題就出在曾家族人還特彆霸道不講理。
每逢乾旱年份,河流進入枯水期。
曾家便在上遊截留水源,本就不多的河水,全灌他們自家的田裡了,一點都不給下遊的人留活路。
這附近的水源不多,大夥平時飲用的水,還有灌溉田地的水,都得靠這條河。
可惜這條河水量並不算大,還受季節性影響明顯。
而且更上遊的地方也有村莊,也會截流河水去灌溉田地。
所以到了枯水期的時候,這條河裡的水根本不能支撐灌溉全村的田地,注定要有人的田地得旱著。
曾家族人本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原則,直接在上遊河床中間挖了一個大坑作為蓄水池。
等坑裡的水漫上來了,再通過挖通的水渠,全部灌進自家的地裡。
因為他們人多,還日夜不停派人守著,就是為了防止彆人搞破壞。
古代糧食產量低,還全都看天吃飯,糧食就是農家人的命根子。
曾家這樣做,無疑是要斷了彆人的活路。
於是其他幾個姓的人便聯合起來跟曾家族人乾仗,幾乎每年都會發生幾場械鬥。
既然有鬥爭,那肯定會有人受傷,於是這個梁子算是結下了。
曾家跟其他人的恩怨由來已久,所以水價根本就沒有商量的餘地。
“如今已經說不上是誰對誰錯了,反正一斤水一斤糧食!”
薑格滿臉無語的說,他們也是被連累了。
說完又看向杜若:
“杜姐,咱們如今咋辦啊?他們又不收銀子,糧食剩下的又不多......”
再說了,他也舍不得換成水啊!
孫五斤也看了過來,他也舍不得換,可是不換他們就得渴死了。
“現在天色太晚了,咱們明早上就起來找找,看有沒有小道繞過這村子!”
杜若沉吟了一會說道。
水肯定是要打水的,但是不可能都用糧食去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