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第一個星期,蘇菂用儘了全部的人脈關係,終於給江曉準備了一個舞台,瑞士信貸,和幾個華爾街投行的助理願意抽半個小時聽一下這個項目,
蘇菂這樣的鞠躬儘瘁,江曉肯定不會讓他“死而後已”的。
對於明天的半個小時,江曉心裡說不緊張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是女人他肯定不會這麼緊張。
會議在劉婭卿準備好的會議室,除了現場的4個人,還接通了視頻會議。
光是這套跨國視頻會議設備就花費了十多萬……
“時間快到了,江曉,準備好了麼?”劉婭卿看著坐著不說話的江曉。
她也明白現在的江曉身上的壓力有多大,這時候她才反應過來,這也隻是一個不到20歲的小孩而已。
一時間母愛泛濫,摸了摸江曉的腦袋。
江曉心裡正在考慮要多少錢,突然感覺到頭上的手,有些莫名其妙,姐姐你這是乾嘛?我可是你老板……
這話當然是不敢說出口的,按劉婭卿的性格,聶振楠都敢硬懟,彆說江曉了,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摸變成扇。
“嗯,小場麵,姐,你就看著吧。”
“走吧,時間到了。設備那邊也搞定了。”
蘇菂看了看時間說道。
江曉起身率先走出了劉婭卿的辦公室,蘇菂和劉婭卿跟在後麵。
江曉推開會議室的門,目光掃過在場幾人——兩名外國人身邊坐著助理或翻譯,另兩位是華夏麵孔,會議桌中央的攝像頭正閃著紅光。
江曉深吸一口氣,把準備好的ppt打開。
首頁六個字,老羅的經典名言:重新定義咖啡。
江曉還貼心的為幾位備注了英文。
redefiningffee。
四人先是一愣,隨即幾乎同時露出些許輕蔑的笑容。
劉婭卿麵色緊繃,蘇菂稍鎮定些,但指節微微發白。
江曉不急著講項目,反而拋出一個問題:“買下華夏的星巴克要多少錢?”翻譯話剛落,幾人眼中閃過疑惑。
江曉沒有給場上的人反應的時間,自問自答道:“25億美元。”
翻至第二頁,數據清晰列出:“華夏14億人口,1835歲約4億。每日一杯咖啡,客單15元。買下星巴克——隻需24天。”
現場霎時安靜。投資人們收起笑容,劉婭卿和蘇菂也怔住——這頁他們也沒見過。
江曉停頓三十秒,才從容介紹沁幸。
他將項目定位為科技公司,而非咖啡連鎖,用十五分鐘講完核心模式,最後一頁卻暫不翻開。
“各位可以提問了。”他說。
一名外籍投資人指尖敲桌,語帶戲謔:“江先生,在一個茶文化國家,靠補貼賣咖啡?還要開兩千家店?你是否在開玩笑?”
蘇菂和劉婭卿都有些擔心,這也是最關鍵的問題,華夏沒有咖啡文化。
江曉微笑回應:“您是安德魯先生吧?說得對,華夏人喝茶——但請您調研一下,年輕人中有多少喝茶?上班族又有多少有時間泡茶?”
江曉調出一頁ppt:“我在七所大學取樣兩千份,僅十七人日常泡茶。”
他目光轉向對方助理,“您身邊這位女士,平時喝茶嗎?”
女助理下意識搖頭。
另一人緊接著問:“你憑什麼和星巴克競爭?”
“競爭?”江曉笑了,
“我看重的不是它那1的精英市場——我要用互聯網火箭,把好咖啡送給99的普通人。”
他快速切換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