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楠曦開著911回了萬柳小區,江曉沒有著急回家,而是又回到了遠洋國際中心辦公室。
他這兩天和微信的張小龍關於公眾號的功能進行了一些討論。
現在公眾號有些亂了,無數公眾號開始瘋狂推送對用戶造成了困擾。
而且分類也有些亂,企業服務性質的號和自媒體的號也很混亂。
江曉的意思是將服務性質的公眾號和自媒體性質的號區分開,名字都幫龍哥想好了,訂閱號和服務號。
他連訂閱號和服務號的相關功能和推送條件都寫成文檔發給了張小龍。
經過一天的討論,龍哥組織了一場產品討論會,並且邀請了江曉參加,時間就是8月2號,6點。
時間一到,江曉接通了視頻會議。
“江曉,進來了麼?”電腦中傳來了張小龍的聲音。
“龍哥,我在呢。”江曉不是微信的員工,所以用的稱呼是龍哥。這樣也顯得親近一點。
“行,那咱們開始。這次討論的議題是關於公眾號的分類需求。”
這場產品會有點類似辯論,就是支持分類和不支持的產品們分彆闡述自己的觀點。
江曉聽的出來,現階段支持分類的人要少於不支持的。大多數產品基於現在公眾號良好的發展趨勢認為保持現狀比較好。隻要在優化公眾號的其他的服務性功能化就行。
在兩方討論的過程中,張小龍和江曉都沒有說話。
等到雙方的意見都發表完了,張小龍才開口,第一句就是問江曉:“江曉,你的理由呢?”
“龍哥,我覺得陳工的想法對於公眾號的發展是沒有錯的。”
陳工就是公眾號功能的負責人。
“但是我想問一下,公眾號和微信的用戶體驗誰重要?”
會議裡安靜了一會,剛剛雙方討論的重點都在公眾號本身,分類發展和不分類的優缺點。
但是江曉直接跳出公眾號,問了眾人一個出乎意料的問題,答案眾人心裡都很清楚。
公眾號隻是微信體係中的一環,用戶體驗是微信的核心。任何影響用戶體驗的事情都需要讓路,就連後麵的朋友圈廣告這種盈利試探都是小心翼翼的。
張小龍看了看會議室的眾人,笑了笑道:“誰還有想發表的意見?”
在場的都是產品界的精英,有些東西隻要點一下,他們自然而然能夠想的明白。
於是很快會議從討論該不該分類,變成了如何分類更好。
討論了半天,張小龍又把江曉提出的方案發了出來。
結果會議室裡又是一陣沉默,陳工直接無語了。
來來來,這個公眾號負責人你來當!
“你們繼續討論,在我看來這份方案很完善。”張小龍給會議定下基調後便離開了。
江曉也退出了視頻會議。
5分鐘後,張小龍的電話打了過來。
“說吧,要什麼報酬?”張小龍開門見山,他自然不相信江曉花時間給出這樣一份方案是出於好心。
“嘿嘿,龍哥這就見外了,我是為了微信更好的發展!”
“那行,那我就謝謝了。”
……
江曉被尬住了,好家夥,龍哥你這也太不見外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