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鐵算玄機
汴梁城的晨霧裹著油煙味漫過禦街時,林硯之正捏著半塊鎮魂鼓殘片蹲在大相國寺的影壁前。殘片上的北鬥“天權”星紋路在陽光下泛著銅綠,與他眉心的劍穗光影隱隱共振——這是第119章末穀主遺言中解封的關鍵。蘇挽月遞過羊皮水囊,囊內神霄符紙突然無風自動,竟在水麵拚出“地宮”二字。
“鎮魂鼓不在禁軍大營,必是被藏在彆處。”李雲歌展開牛皮輿圖,圖上汴梁的寺院道觀被朱砂圈了個遍。突然,街角傳來算盤珠子的脆響,隻見一個頭戴萬字巾的精瘦漢子蹲在牆根撥弄算盤,算珠碰撞聲竟與殘片的共振頻率相合。
“這位兄台,”林硯之上前,龍吟劍鞘輕碰算盤,“可知鎮魂鼓下落?”漢子頭也不抬,算盤珠子突然跳起,在掌心組成“大相國寺”四字。他袖口滑出張桑皮紙,紙上用算盤口訣寫著:“地宮三層,鐵戟鎮門,鼓藏龍柱,音動黃河。”這正是北宋“鐵算盤”門的密語,漢子竟是江湖上失傳已久的算卦奇人。
二、夜探地宮
三更梆子響過,大相國寺的藏經樓後牆浮現暗門。雷橫握緊腰間環首刀,刀鞘上的鯊皮在月光下泛著冷光——他本是禁軍裨將,第115章中曾參與鎮煞,此刻自願隨行。蘇挽月甩出縛龍索,繩索纏上簷角銅鈴,四人借力翻入地宮入口,腳下的青磚刻著北宋常見的寶相花紋,卻被血煞侵蝕得模糊。
地宮第一層擺滿石像,文殊菩薩像的蓮座下滲著黑血。林硯之點亮油燈,燈芯是汴梁特產的烏桕脂,火焰竟呈幽藍色。突然,石像手中的玉如意齊齊轉向,指向通道儘頭的鐵閘——閘上鑄著十二名禁軍甲士,正是北宋“嶽家背嵬軍”的裝束,甲片縫隙裡凝著血煞冰晶。
“是守護鼓靈的陰魂。”蘇挽月的蓮柄劍出鞘,劍尖挑起燈芯,火焰化作劍蓮圖騰。鐵閘後傳來鎖鏈拖地聲,十二名甲士陰魂持戟殺出,戟刃上的“靖康”銘文在幽光中閃著凶光——那是北宋靖康年間戰死的禁軍,竟被幽冥教以血煞禁錮。
三、鼓靈顯威
雷橫怒吼著揮刀格擋,環首刀與鐵戟相擊,迸出暗紫色火花。陰魂甲士的戟法渾然一體,正是北宋禁軍秘傳的“北鬥陣”,十二柄鐵戟組成的星圖竟與鎮魂鼓上的紋飾相同。林硯之眉心的劍穗光影暴漲,龍吟劍自發斬出劍氣,卻被戟陣吸走,反震得他氣血翻湧。
“看龍柱!”李雲歌指向地宮中央的石柱。柱身刻著黃河九曲圖,龍首位置的鱗片竟在震動,露出內裡嵌著的鎮魂鼓——銅身鐵麵,鼓麵北鬥七星圖缺了“天權”一星,正是林硯之手中的殘片位置。蘇挽月急中生智,將蓮柄劍插入殘片縫隙,劍蓮圖騰的金光注入鼓身,竟使缺星複原。
“咚——!”
低沉的鼓音突然響起,非金非石,卻震得地宮嗡嗡作響。陰魂甲士的鐵戟紛紛落地,他們胸前的“忠”字銘牌滲出金光,血煞冰晶寸寸碎裂。鼓音中,甲士們的身影漸漸透明,化作十二道流光融入鎮魂鼓,鼓麵的北鬥星圖竟活了過來,鬥柄直指黃河方向。
四、黃河龍穴
鼓音持續響起時,黃河下遊的水勢突然暴漲。林硯之等人在鼓音中看到幻象:九曲黃河的某處河灣,水底隱現巨大的龍形陰影,龍首位置插著柄血劍,正是天機劍的輪廓。鐵算盤的桑皮紙突然自燃,灰燼中露出八個血字:“黃河龍穴,劍主歸位。”
“是無妄海的封印投影!”蘇挽月的縛龍索新佩化作指南針,指針瘋狂旋轉後指向東南。雷橫撿起陰魂遺落的鐵戟,戟尖挑起鼓麵流光,竟在地麵畫出黃河河道圖,圖中“龍門”位置的河灣被血色圈出——那正是北宋輿圖上標注的“黃河龍穴”,傳說上古神龍葬身處。
突然,鎮魂鼓發出刺耳的尖鳴,鼓麵血光暴漲。皂衣男子的笑聲從鼓中傳來:“劍蓮傳人之心血,已引動龍穴!”林硯之腕間的劍繭爆裂,鮮血滴在鼓麵,竟與血光融合,映出皂衣男子在龍穴祭劍的畫麵——他正用趙寒的血喚醒天機劍,劍身在黃河龍氣中與血煞本源共鳴。
五、血祭驚變
地宮頂部突然滲出血珠,那是千裡之外黃河龍穴的血煞逆流。林硯之猛地拔出龍吟劍,劍尖刺入鎮魂鼓的“天權”星位,劍蓮劍意與鼓音共鳴,竟形成一道音波屏障。蘇挽月趁機將縛龍索纏上鼓身,雷擊木與玉髓的光澤注入銅麵,鼓音瞬間變得中正平和,將血煞逆流震散。
“必須阻止皂衣男子!”雷橫握緊鐵戟,戟杆上的“忠”字銘牌與他禁軍甲胄的徽章共鳴。李雲歌的斷劍吸收鼓音,九道劍痕化作龍形劍氣,直指黃河方向。林硯之望向蘇挽月,定情玉佩在懷中發燙,並蒂蓮紋與鼓麵星圖重疊,竟化作一道傳送光門。
“帶鼓走!”林硯之拽著蘇挽月踏入光門,李雲歌與雷橫護著鎮魂鼓緊隨其後。光門閉合的刹那,地宮突然坍塌,鐵算盤的算盤珠子散落一地,其中一顆滾入血池,竟變成血紋元豐通寶——皂衣男子早已在此布下後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六、龍穴初現
黃河龍門的濁浪中,林硯之等人踏浪而出。鎮魂鼓懸浮在水麵,鼓音化作漣漪驅散血煞,露出水底的巨大石穴。穴口刻著“龍淵”二字,正是北宋初年所書,穴內隱約傳來天機劍的嗡鳴,與趙寒的慘叫聲交織。
“劍主有危險!”蘇挽月甩出蓮柄劍,劍尖挑起水麵血沫。血沫中映出皂衣男子的身影,他正用竹簫引動天機劍,劍身血紋與黃河龍穴的地脈相連,竟抽出一條血色巨龍。龍身纏繞著趙寒,他腕間的劍主胎記已變成血紅色,天機劍的劍尖正刺入龍穴核心。
林硯之握緊龍吟劍,劍鞘龍紋與鎮魂鼓的北鬥星圖共鳴。他想起穀主遺言:“以劍蓮心血,合鎮魂鼓威,可斷煞源。”猛地劃破掌心,鮮血滴在劍柄,龍吟劍爆發出萬丈金光,與鎮魂鼓的鼓音彙成洪流,衝向血色巨龍。
七、戰幕將啟
金光與鼓音相撞的刹那,黃河水倒流成瀑。皂衣男子轉身望向林硯之,竹簫甩出無數血針,針尾係著血紋劍穗——正是第117章中散落的九塊碎片,此刻被他以血煞祭煉成殺器。雷橫怒吼著擲出鐵戟,戟尖刺破血針陣,卻被皂衣男子袖中滑出的天機劍殘片斬斷。
“來得正好!”皂衣男子大笑,天機劍突然脫離趙寒掌心,飛入他手中。劍身血紋與鎮魂鼓的星圖共振,竟將鼓音逆轉,黃河龍穴的血煞本源劇烈翻騰。林硯之與蘇挽月同時結印,劍蓮圖騰與神霄雷法融合,在鼓麵形成防護罩,暫時擋住血煞衝擊。
黃河濁浪中,天機劍的血光與鎮魂鼓的金光對峙。林硯之望著皂衣男子腕間的血紋玉佩,突然想起鑄劍穀主的話:“皂衣男子是沈括徒孫,一心想釋放血煞為師祖報仇。”而趙寒癱在龍穴邊緣,腕間胎記漸漸暗淡,竟是被天機劍吸儘了血脈。
鎮魂鼓的鼓音越來越急,黃河龍穴的封印搖搖欲墜。林硯之與蘇挽月對視一眼,定情玉佩在懷中炸裂,迸出的金光融入龍吟劍與蓮柄劍。兩柄劍同時出鞘,劍蓮圖騰與九瓣蓮紋交織成網,朝著皂衣男子與天機劍斬去。
血煞本源的最終決戰,在黃河龍穴拉開序幕。鎮魂鼓的音波能否鎮住滔天煞氣?劍蓮傳人的心血能否喚醒迷失的劍主?天機劍的秘密與百年血煞輪回,即將在此揭曉。
喜歡碧霄劍魂請大家收藏:()碧霄劍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