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說得沒錯!”說書先生讚許地看了他一眼,“那大會上,可真是開了眼界——神武國的武士劈砍剛猛,大食國的彎刀靈動,天竺國的苦行僧硬功驚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可最讓人驚歎的,還是李大俠和蘇女俠演示的‘劍蓮聖道’!”他的聲音又高了起來,“兩人雙劍合璧,李大俠的‘承影劍’剛勁如山海,蘇女俠的玉笛靈動如流水,剛柔相濟,變化無窮。劍光與笛聲交織,竟在空中形成了一道彩虹,一端連著中原,一端通向海外!”
老茶客眯著眼睛,仿佛又看到了那盛況:“老朽當年有幸隨師父去了汴京,雖隻是遠遠看著,可那道彩虹,還有兩國武士相互切磋、毫無敵意的模樣,這輩子都忘不了啊!”
“大會結束後,李大俠和蘇女俠還倡議,將各國武學精要刻在‘聖道碑’上,立在汴京大校場。”說書先生道,“那石碑上,既有中原的劍譜心法,也有海外的刀術拳經,真正體現了‘海納百川’的道理。”
五、劍痕猶存
雨漸漸停了,陽光透過窗欞照進茶館,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年輕子弟們聽得意猶未儘,其中一個問道:“先生,那‘劍蓮俠侶’後來怎麼樣了?他們一直住在劍蓮宗嗎?”
說書先生搖了搖頭,眼神中帶著一絲懷念:“功成之後,李大俠和蘇女俠就把劍蓮宗交給了弟子,自己則雲遊天下,最後回到了他們初遇的望仙鎮,開了一家小茶館,名叫‘蓮心居’。”
“望仙鎮?”年輕子弟們眼睛一亮,“就是我們現在所在的望仙鎮嗎?”
“正是!”老茶客站起身,指著茶館牆上的一塊木板,“你們看,這塊板上的劍蓮紋,據說就是當年李大俠親手刻的!”
眾人紛紛圍過去,隻見那塊木板上,刻著一朵半開的蓮花,旁邊還有幾片櫻花的花瓣,紋路雖已有些模糊,但能看出刻痕圓潤,刀法精湛,正是劍蓮宗特有的風格。
“真的是李大俠刻的?”一個年輕子弟伸手摸了摸,眼中滿是敬畏。
“千真萬確。”老茶客肯定地說,“這家茶館,就是在當年‘蓮心居’的舊址上建的。這塊木板,是拆舊屋時特意保留下來的。”
他指著蓮花的中心:“你們仔細看,這裡有個小小的圓點,那是當年蘇女俠不小心用玉笛點上去的,李大俠就勢刻成了蓮子,寓意‘蓮心’不變。”
年輕子弟們湊近細看,果然在蓮花中心發現了一個小圓點,與周圍的刻痕融為一體,恰到好處。
“後來呢?”一個年紀最小的子弟問道,“李大俠和蘇女俠……”
老茶客歎了口氣,語氣卻很平和:“他們在這望仙鎮平靜地度過了晚年,據說臨終前,還在院子裡的桃樹下,給孩子們講江湖故事呢。”
“但他們的故事,還有劍蓮宗的武學,卻一直流傳了下來。”說書先生接口道,“現在江湖上,無論是中原的劍客,還是海外的武士,都以‘劍蓮聖道’為尊,講究‘以武證道’,‘海納百川’。”
六、俠影留芳
夕陽西下,茶館裡的茶客漸漸散去,年輕子弟們也向說書先生和老茶客告辭,踏上了自己的江湖路。他們的腰間,或多或少都帶著與“蓮”相關的飾物,有的是蓮花玉佩,有的是刻著蓮紋的劍穗。
老茶客收拾著茶具,目光落在牆上的劍蓮紋上,輕輕撫摸著那些刻痕,仿佛在與故人對話。
說書先生整理著話本,忽然問道:“老丈,您說這‘劍蓮俠侶’的故事,為何能流傳這麼久?”
老茶客笑了笑,指著窗外:“你看那望仙鎮的石橋,曆經百年風雨,依舊堅固;那橋下的流水,日複一日,滋養著兩岸。李大俠和蘇女俠的故事,不就像這橋,這水嗎?”
“他們不僅武功高強,更重要的是,他們心懷正義,包容天下,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世人,真正的俠者,不是稱霸江湖,而是守護蒼生;真正的武學,不是爭強好勝,而是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說書先生若有所思,點了點頭。
暮色漸濃,茶館的燈籠亮了起來,昏黃的光線下,牆上的劍蓮紋仿佛活了過來,散發著淡淡的光暈。遠處,傳來孩子們的笑聲,他們正在學著比劃從故事裡聽來的招式,稚嫩的動作中,卻透著一股認真與執著。
或許,這就是傳說的力量。它不需要驚天動地,隻需要在人們心中種下一顆種子,然後生根發芽,代代相傳。就像那牆上的劍蓮紋,曆經歲月洗禮,卻依舊清晰,訴說著那段關於正義、包容與愛的江湖往事。
而這故事,還將繼續流傳下去,在茶客的閒談中,在說書人的話本裡,在每個向往美好的人心中,直到永遠。
喜歡碧霄劍魂請大家收藏:()碧霄劍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