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香源初查
天剛亮,同心圩的空氣裡還殘留著一絲淡香,淩雲霄握著短劍,蹲在西邊牆根下仔細查看。泥土上有個小小的布包碎片,裡麵沾著淺褐色的粉末,他用指尖撚起一點,湊近鼻尖聞了聞——和前幾天蓮瓣上的墨蓮粉不同,這粉末帶著點甜意,卻藏著微毒。
“怎麼樣?”蘇凝霜提著藥箱走過來,手裡攥著塊乾淨的帕子,“方承蓮剛來看過,說這是‘醉蓮香’,是蓮影宗常用的迷香,劑量小隻會讓人犯困,量大了才會昏迷。”
淩雲霄站起身,把粉末包進帕子:“昨晚多虧周先生警覺,及時關了窗戶,不然圩裡人怕是要遭殃。”正說著,柳先生和方承蓮並肩走來,柳先生手裡拿著本翻開的書,眉頭微蹙:“這蓮影宗屢次來搗亂,怕是盯上了咱們的三字經,或是……咱們要做的事。”
方承蓮眼睛一亮,突然拉住柳先生的衣袖:“柳先生,不如咱們寫本書吧!把‘仁政’和江湖道義的道理說清楚,讓天下人都知道,朝堂和江湖不是對立的,都是為了百姓安穩——就叫《儒蓮合璧》,您看行嗎?”
柳先生愣了愣,隨即撫掌大笑:“好主意!我正有此意,有承蓮姑娘這般通透的心思,這書定能寫得透徹!”淩雲霄看著蘇凝霜,見她眼裡滿是讚同,便笑著點頭:“需要幫忙儘管說,圩裡的人都能搭把手。”
二、合璧初撰
接下來幾日,學堂成了撰寫《儒蓮合璧》的地方。柳先生坐在案前,手裡握著毛筆,方承蓮站在一旁,手裡拿著張紙記錄思路:“柳先生,您說‘朝堂以製度治國’,那江湖的‘道德輔之’該怎麼寫?是不是可以舉咱們同心圩的例子——各族人靠信任和道義一起建圩,這不就是江湖道義的好處嗎?”
柳先生點點頭,在紙上寫下“製度為骨,道德為血”:“正是這個理!就像這同心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光有規矩,沒有人心相合也不行。”
蘇凝霜坐在角落,幫著整理散亂的文稿,不小心把一疊紙碰掉在地上。淩雲霄立刻走過去,彎腰幫她撿,指尖碰到她的手,兩人同時抬頭,目光撞在一起,蘇凝霜連忙移開視線,耳尖泛紅:“謝……謝謝你。”
“小心些,彆累著。”淩雲霄把紙遞給她,順手幫她理了理耳邊的碎發,動作自然又溫柔。方承蓮餘光瞥見這一幕,偷偷笑了笑,故意提高聲音:“凝霜姐姐,你之前說黃河沿岸的百姓苦,咱們把這些寫進書裡,說不定朝廷能看到,給百姓多些救濟呢?”
蘇凝霜立刻回過神,點頭道:“對!我還記著去年冬天,有戶人家凍得沒柴燒,還是木老送了些鬆木過去,要是朝廷能多管管這些事,百姓就不用這麼難了。”
三、文稿成書
半月後,《儒蓮合璧》終於完稿。書稿攤在學堂的大桌上,眾人圍在一起傳閱。周秀才翻到其中一頁,輕聲念道:“仁政者,使百姓有飯吃、有衣穿;江湖者,使鄰裡有互助、有信任。二者相濟,天下方能太平。”
“寫得好!”趙大牛扛著鋤頭路過,湊過來看了兩眼,雖然大多字不認識,但聽周秀才念完,還是拍著大腿叫好,“俺不懂啥大道理,但俺知道,要是朝廷能多幫襯百姓,咱們江湖人再互相搭把手,日子肯定能好過!”
柳先生笑著拍了拍趙大牛的肩膀:“你這話,比我寫的還實在。”方承蓮拿起書稿,小心翼翼地折好:“我托人把書稿送到京城,給吏部的李大人,他是我父親的舊友,定會幫忙呈給皇上。”
淩雲霄看著蘇凝霜,她正低頭撫摸書稿的封皮,封皮上是方承蓮畫的蓮花,旁邊寫著“儒蓮合璧”四個字。他走過去,輕聲說:“等書稿有了消息,我帶你去鎮上的點心鋪,你上次說想吃的棗泥糕,咱們去買兩斤。”
蘇凝霜抬頭看他,眼裡滿是笑意:“好啊,不過你得先陪我去蓮池邊看看,最近蓮花開得正好,我想摘朵壓在書裡。”兩人相視一笑,陽光透過窗欞灑進來,落在書稿上,暖得像心頭的溫度。
四、呈書驚變
又過了十日,送書稿的人終於傳回了消息。那天清晨,他騎著快馬衝進圩裡,手裡舉著封信,大聲喊道:“皇上看了《儒蓮合璧》,龍顏大悅!說這書說得透徹,還讓吏部傳令,以後黃河沿岸的賑災,要多聽百姓的意見!”
圩裡的人都圍過來,歡呼雀躍。方承蓮接過信,激動得手都在抖,柳先生也紅了眼眶:“總算沒白費功夫!”蘇凝霜拉著淩雲霄的手,笑得眉眼彎彎:“你看,真的幫到百姓了。”
淩雲霄剛要開口,送書稿的人突然臉色一變,從懷裡掏出另一張破損的紙:“對了,路上遇到了襲擊,對方戴著麵罩,隻留下這個就走了。”
眾人湊過去一看,紙上畫著朵半開的蓮花,花瓣上刻著“影”字——正是蓮影宗的標記!更讓人揪心的是,紙上還寫著一行字:“書可傳,人難留。”
淩雲霄握緊了那張紙,眉頭緊鎖。蘇凝霜下意識往他身邊靠了靠,心裡發慌:蓮影宗說的“人難留”,是要對誰下手?是柳先生,是方承蓮,還是……圩裡的其他人?夜色漸漸降下來,同心圩的歡呼聲慢慢消散,隻剩下一絲說不出的緊張,籠罩在圩牆之上。
喜歡碧霄劍魂請大家收藏:()碧霄劍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