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公主在茂陵與衛青陪葬,一個親身經曆了漢武大帝從弱到強,再由強到弱的重要人物,就此殞落。
武帝劉徹連接十幾天把自己關在武英殿裡不見任何人,劉據擔心他的身體有異,每日早晚必到殿前請安,哪怕聽聽他的聲音,心裡那塊高懸的大石頭也總算有個落處。
而椒房殿那邊的衛子夫,同樣深受打擊,剛剛有所好轉的病體又嚴重起來。
對於衛子夫來講,平陽公主的離去,等於把她世界裡本就不多的陽光又抽走了一多半。
在她的“圈子”裡,唯一能夠毫無顧忌地暢所欲言的人,就隻有平陽公主一個。
失去了這樣一位夥伴,和失去武帝的寵愛一樣讓她肝腸寸斷。
劉據在武英殿和椒房殿兩邊跑,好在兩下裡相隔不遠,否則還真讓他疲於奔命了。
直到武帝精神抖擻地出現在他麵前,他才算完全放下心來,把精力再次放到鋪路上。
軌道鋪設的速度越來越快,隨著對整個流程的熟悉,民夫們由最初的一日幾裡,已經可以達到現在的日行十幾裡的程度了。
軌道每鋪就一段,便把改裝後的馬車拉上來,無論運送木料土石還是人員物資,速度都比以前提升了數倍甚至數十倍不止。
這也讓原來對鋪路持懷疑態度的人們疑慮儘消,全力地配合這項浩大工程。
隨著衛不疑“改邪歸正”,跟著一塊鬨事的少爺們在經曆了十幾天的痛苦磨煉之後,終於在交足兩千金罰金之後,被各自家人領回去了。
因為平陽公主的事太大,已經沒有人注意到他們犯下的過錯,也算有點小運氣,否則真要追究起來,決不可能如此輕易收場。
衛伉返回五原郡,衛登則正式留在博望苑裡做了舍人,太子劉據又多了一個得力幫手。
衛不疑還要和民夫們同吃同住同乾活,劉據當然不可能讓他繼續下去,給了他一個“大包工頭”的職權,負責監督工程質量和進度。
正是因為有了更細致的分工,才讓他有可能抽出時間照顧武帝和衛子夫,否則工程就隻能暫時停下來了。
鄭燦不但源源不斷地供應鋪路所需要的資源,而且還煉出了彈性極好的軟鋼條,這讓劉據大喜過望,他一直心心念念的移動“堡壘”終於可以付諸實施了。
所謂“移動堡壘”,就是在馬車上安裝鐵皮包裹的半封閉方箱,裡麵視情況留兩人或三人,負責操縱由鋼條做為彈射動力的盤弓駑,各個方向都可以發射,而且鋼條的彈力比牛筋要強上百倍不止,射程也成倍提高。
這隻是他的設想,能否實現還要看是否做得出來。
對付騎兵,他想過各種辦法,但實在想不出哪種方式更有效。
要把這種奇奇怪怪的東西做出來,原始樣品還必須由博望苑中的人來完成。
劉據把他天馬行空的想法繪成圖紙交給李茵平,讓她組織人手實施製作。
而這項秘密工程從一開始,到第一台樣品成形,也已是一個月之後的事了。
築路工程轟轟烈烈地進行著,原來荒無人煙的曠野區,也都變成了一個個大大小小的鄉鎮。
到春暖花開時,軌道從長安出發,正式到達安定郡,把安定,天水,隴西三郡連接起來。
在隴西郡屯守訓兵的李陵和趙營平,得知太子沿途築下“天路”,早就等得不耐煩了,待軌道一通,立刻帶著人馬來見劉據。
幾個月不見,兩人都結實了不少,李陵頦下胡須也已漸濃,趙營平更是成熟了許多。
“殿下,照此下去,雖然速度稍慢,但是步步為營,用不上半年便可越過玉門關,直抵沙漠另一端了。”
劉據道,“希望如此!”
李陵卻對他帶來的那些托著巨大“圓桶”的馬車極為好奇,圍著它們轉了一圈又一圈。
待他發現裡麵的玄機之後,興奮得大叫起來。
“殿下,無論如何也要給我的步兵配上百十來個!有了這東西,匈奴的騎兵恐怕有難了!”
劉據笑道,“都加在一起也才做了五十幾個,哪來的百十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