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約翰遜警長喚作“局長”,受到眾警員的禮遇……這位老人的身份已然是呼之欲出。
他正是這間警局(灣岸分局)的最高長官——麥克·洛根。
洛根局長揚了揚右掌,示意免禮。
約翰遜警長剛一放下行禮的右手,便興奮地、急不可耐地快聲道:
“局長!您來得正好,我有一件喜事要向您彙報!拉夫羅夫兄弟死了!”
洛根局長挑了下花白的眉毛:
“噢?拉夫羅夫兄弟死了?”
約翰遜警長連連點頭:
“沒錯!”
他熱情洋溢地向老人介紹“拉夫羅夫兄弟雙雙斃命”的始末,期間不乏激烈的肢體動作。
他這眉飛色舞的神態,他這慷慨激昂的口吻,仿佛他才是擊殺這對惡徒的英雄。
洛根局長一臉平靜地聽完後,並未發表過多的意見,隻淡淡地反問一句:
“目前是誰負責這起案件?”
約翰遜警長愣了愣:
“呃,還沒定下來……硬要說的話,應該是坎貝爾警官。”
洛根局長扭頭看向烏娜。
“坎貝爾警官,請跟我來一趟,我有話要對你說。”
烏娜雖不明所以,但還是條件反射般朗聲道:
“是!”
洛根局長背著雙手,轉身向後,烏娜趕忙抬腳跟上。
待他們的腳步聲逐漸遠去後,仿佛停止的時間重新流動,現場眾人紛紛變回“站沒站相”、“坐沒坐相”的閒適姿態。
有活乾的人繼續乾活,沒活乾的人則湊到一塊兒,七嘴八舌地聊起天來。
“竟然能殺掉拉夫羅夫兄弟……那個華人是什麼來頭?”
“據說他是一個牧師。”
“一個隻用一本書、一根鉛筆,就能乾掉拉夫羅夫兄弟的牧師?”
“局長為何叫走坎貝爾警官?”
“興許是想多問問這案件的具體細節吧。”
忽然,約翰遜警長倏地自斜刺裡現身,唐突地插話進來:
“身為你們的前輩,我奉勸你們一句:最好離這案子遠一點。”
眾人聞言,不約而同地轉過腦袋,看向約翰遜警長。
雖然約翰遜警長的吊兒郎當的行事作風很令人反感,但不可否認的是,他是舊金山警局裡資曆最老的警官,見多識廣,偶爾聽聽他的“忠告”,還是頗有用處的。
有這麼多人充當其聽眾,這令約翰警長很是興奮。
他裝模做樣地清清嗓子,故作深沉地緩聲道:
“雖不清楚拉夫羅夫兄弟為何要殺那華人,但我猜呀,多半是他招惹了誰,所以對方雇傭了拉夫羅夫兄弟去行刺。
“能夠請動拉夫羅夫兄弟的人,絕對不會是普通人。
“這種牽扯到‘大人物’的案件,還是少管為妙。
“總而言之,這案子的水很深,最好離這案子遠一點,有多遠就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