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而言,李昱與石室教堂的教友們(楓樹街的街坊們)的初次接觸,還算穩當順利。
起初,在瞧見李昱的華人相貌後,不少人顯露難色。
這般場麵,倒也在李昱的預料之內。
畢竟在這個年代,“種族歧視”才是政治正確,“種族平權”反倒是小眾思想,《排華法案》乃時下正兒八經的美國法律。
李昱並不指望石室教堂的教友們都喜歡他——隻要彆來招惹他就行。
然而,令李昱萬萬沒想到的是,簡奈爾僅用一席話語,就使街坊們認可了他。
“大家不要害怕!李牧師是好人!”
她也沒說什麼特彆的,隻不斷強調“李牧師是好人”。
可結果,神奇的一幕發生了——原本對李昱抱有戒心的街坊們,在聽到簡奈爾這麼說後,統統舒展眉頭。
“既然連洛夫古德修女都這麼說了,那他肯定就是好人了!”
“牧師,從今日起,你就是這條街上唯一的青壯了!你一定要保護好我們的聖女啊!”
“小夥子,有你在,聖女肩上的擔子應該能減輕不少。”
就這樣,簡奈爾動一動嘴皮,便大大消減李昱與街坊們的隔閡。
值得一提的是,李昱敏銳地發現這條街道的中年婦女格外多,多得出奇。
抬眼望去,全是皺紋滿麵、身材走樣的大媽,鮮少見到男丁。
於是,李昱找準時機,悄悄地向簡奈爾詢問緣由。
據她所言,這條街上的適齡男性都參與了數年前的歐洲大戰——即第一次世界大戰。
很不幸……他們一去不複返,全部犧牲在戰場上,隻送回來一堆殘破的狗牌。
適齡男性全死絕了,以致於這條街道如今隻剩下一堆女眷,其中大多是四、五十歲的中年婦女。
僅剩下來的些許男性,也全是上年紀的老人家。
大戰結束後,李昱到來前,這條街道始終處於“沒有青壯”的尷尬窘態中。
李昱到來後,這項窘態總算被打破——現在,他成了這條街上的唯一一名青壯!
想到這兒,李昱不禁露出苦笑。
興許是因為久違地接觸到年輕男性吧,在獲得簡奈爾的“李牧師是好人”的背書後,這條街上的大媽們迅速在李昱麵前展現出中年婦女常有的“長舌”屬性。
“從你與聖女大人是怎麼相識的?”問到“你結婚了嗎?”、“你與聖女大人是什麼關係?”……嘰嘰喳喳的,仿佛置身於鴨子堆中,吵得李昱的腦袋都快炸了。
不過,這種被三大姑六大婆團團圍著的感覺,倒也讓李昱頗感懷念。
他以前回潮汕老家時,也總被各路親戚圍著,問這問那,問東問西。
在經過足足一日的觀察後,李昱算是看明白了,簡奈爾在這條街上享有無與倫比的威望。
這條街上的人——不論是男是女,不論操持著什麼樣的口音——全都對簡奈爾愛戴有加。
僅憑一句“李牧師是好人”,就讓街坊們對李昱的態度有了顯著的變化……他們對簡奈爾的敬愛,可見一斑。
甚至還有不少人給她冠以“聖女大人”的尊稱。
不過,簡奈爾並不喜歡這一稱號。
每當有人稱呼她為“聖女大人”,她會立即用堅定的口吻反駁。
以上,便是李昱今日經曆的種種。
忙活了大半天,總算可以歇息一下了……就在李昱癱在沙發上,默默地恢複氣力的這個時候,簡奈爾笑容滿麵地徐徐走來:
“牧師,今天辛苦你了!
“多虧了你,本來預計要用兩日時間才能清理完畢的街道,隻花一天就打掃乾淨了!”
李昱笑笑:
“辛苦歸辛苦,但我還挺享受的。我本就愛整潔,一點點地把‘肮臟的地方’清理乾淨,讓我很有成就感。”
而且我還有經驗值入賬,更加享受了。李昱暗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