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家庭聚餐,讓何雨柱感慨頗多。
小兒子和王雅麗很親,一見到就撲到王雅麗懷裡撒嬌。“媽媽我好想你,你怎麼不來港島看我!”
“媽媽也想去呀,可是簽證很麻煩,媽媽也知道港島的學習環境比內地好!”
王雅麗隻能是揉著小兒子的發,笑著說道
不然又能怎麼樣呢?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小兒子願意和丈夫在一起,並且丈夫經濟環境更好,還能在港島更好的學校!
做媽的怎麼能阻攔呢?雖然丈夫在私德方麵不怎麼樣!
但對幾個孩子還是很好的,這點王雅麗倒挺欣慰!
更彆說再婚後又生了小女兒,畢竟年齡大了,高齡產婦身體也很虛!
還得照顧小女兒,還得上班,就家裡的好些事兒也得忙活著,真的沒有那麼大精力了!
無論怎麼樣,這女人年齡大了,就是體力各方麵都不行!
可那又怎麼樣呢?抱怨是沒用的,該乾的還得乾,孩子還得照顧好。
似乎每個女人都這樣,人到中年了,人身體的各方麵機能都不成了!
也難怪很多男人,在功成名就之後不換老婆,也去外麵找小老婆了!
就是王雅麗有時候在想是不是女人們完全不顧及家庭,完全奔事業!功成名就之後也可以在外麵養很多情夫呢,應該是可以的吧?
既然說男女平等了,那成功人士自然也應該在各個方麵平等,男人能找的女人也能找!
也許將來的社會,好吧,現在女性已經很覺醒了,劉眉有說過像在米國那邊女性覺醒的更多,有很多都拚事業了!
有很多都不結婚了,當然國外的婚姻法讓男人們也不太敢結婚!
王雅麗竟然覺得這挺好的…
都不結婚都本事呀,在私生活方麵想和誰在一起就跟誰在一起,男的不用接受道德綁架女的也不用接受啊。都完全的自由不好嗎?
至於說會不會生臟病這事,那就看你自己怎麼樣保護自己了!
小兒子還是很好的對於小妹妹,也沒有那什麼仇恨感!這讓他倍感欣慰。
不得不說王雅麗這二婚丈夫陳謹之做事還是可以的。
對於他們這一家和王雅麗在一起聚餐,讓孩子們和王雅麗相聚。
對方並不阻攔,也沒有表現出任何不滿意,彬彬有禮和包容,讓他這個“前夫”的身份不再尷尬。孩子們的情況也各有不同。
陳謹之和王雅麗生的小女兒乖巧懂事,很有禮貌!
二兒子在香港忙碌學業,而他最疼愛的大女兒,則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大女兒的留學夢,讓他既驕傲又頭疼。
驕傲的是,女兒有主見,敢想敢闖,目標直指常春藤名校哥倫比亞大學。
頭疼的是,留學之路困難重重——托福和sat考試接連失利,這讓他這個習慣了用金錢解決問題的商人,也感到了一絲無力。
但何雨柱畢竟有著後世的記憶,短暫的猶豫後,他很快有了決斷——實在不行,就自費!
在他看來,這不僅是為女兒的未來投資,更是一種戰略布局。他敏銳地意識到,未來的中國需要更多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
他的想法很明確:
1.先進去再說:通過“語言學校+大學橋梁項目”的曲線救國方式,先讓女兒邁出國門,適應環境。
2.眼光要放長遠:他看中的不是一張文憑,而是女兒在海外建立的人脈和視野,這將是家族未來的寶貴財富。
3.家族的“人才儲備”:他甚至已經在考慮,等女兒學業有成,再把在香港的二兒子也送出去看看,讓孩子們都成長為能獨當一麵的人才。
對何雨柱來說,這已經超越了單純的父愛,成為了他對家族未來的一次深思熟慮的投資。
陳謹之在席間聽說他這想法之後表示支持:“何先生,你這想法還是很好的!我大女兒也在那兒!
砸錢也不是不行,但得砸在點子上。”
陳謹之點燃煙,煙霧在兩人之間緩緩散開,“我大女兒當年也栽在語言上,後來去讀了半年語言學校,跟著教授做課題助理。
才把口語練出來了,還混熟了係裡的幾個導師。後來申請橋梁項目時,有教授寫推薦信,才成功”
何雨柱這下聽得認真,還好他有異能,記性好的,堪比電腦!
陳謹之看他這模樣,忍不住笑了:“彆急,我一會兒打越洋電話讓我女兒整理份清單,裡麵有她當年讀的語言學校,和長期去的學習小組,住的方麵也可以幫你找好!”
這話讓何雨柱心裡一熱。
他和陳謹之,說到底是“前夫”與“現任”的關係,換做旁人,不落井下石就不錯了,哪會這般真心實意。他端起酒杯,朝陳謹之舉了舉:“陳先生,這份情我記下了。”
陳謹之也端起酒杯,兩人輕輕碰了一下。“都是為了孩子。”他頓了頓,又補充道
“我大女兒會在下個月回國,到時候大家見一麵!
年輕人聊得來,有些經驗比我們這些做長輩的說得清楚。”
何雨柱連連應著,心裡的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
喜歡四合院:末世老六成了傻柱請大家收藏:()四合院:末世老六成了傻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