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子走上前,朗聲說道:
“父皇,大哥主張懷柔,但對敵人太軟,反而會被當成軟弱!”
“二哥要強硬索賠,雖能立威,卻容易逼反南越、引發戰事!”
“聶將軍主戰,忠勇可嘉,但打仗耗費太大,不是首選。”
他稍作停頓,接著清晰陳述自己的策略:
“兒臣認為,應當威懾與安撫並用。”
“第一,先懾其膽。請父皇下旨,以‘行為不端、褻瀆國威’為名,逮捕涉案南越使者及隨從,押送京郊大營看管。”
“再請南越正使和副使‘觀摩’我軍演武,讓他們親眼見識大景軍力!”
“我們不是不能打,隻是不願輕易動武。”
“第二,再撫其心。等他們心裡害怕了,父皇再親自召見、嚴加訓誡。”
“表明我大景注重鄰邦和睦,但絕不容許侵犯。”
“這次可允許南越用重金贖人!”
“如二哥所說,黃金萬兩、戰象百頭,但必須讓南越王親自上書謝罪,並保證永不再犯。”
“同時,可參照大哥的建議,答應他們一些互市和文化往來的請求,顯示我們的寬容。”
“這樣既展示了實力、讓他們知道畏懼,又給了台階、留下餘地。”
“若南越識相,必會敬畏軍威、感念恩德,短時間不敢再挑釁。”
“若還不悔改,那時再出兵征討,我們占儘道理,天下共見,打起來也更得人心。”
三皇子說完,行禮退下。
殿內一時安靜。
這一策略剛柔並濟,既保全國家顏麵,又避免直接開戰,將軍事優勢轉為外交主動,考慮周詳、穩妥可行。
景帝聽完,眉頭漸漸舒展,眼中露出讚賞之色。
他掃視群臣,目光停在太子身上。
“太子,此事由你全權處理,按三皇子提議辦。”
“既要讓南越見識大景的威嚴,也不失天朝氣度。”
太子行禮領命:“兒臣遵旨。”
景帝又看向武官前列的戎裝老者:“鎮遠侯,你立刻調京營三萬精兵,在城西演武場操練。”
“騎兵、步兵、弓弩手都要展示最強戰力,把新鑄的紅衣大炮也拉出來。”
聶擎蒼出列:“末將領旨!”
朝議將近結束,景帝忽然叫住鎮遠侯。
“朕記得你還有個兒子。你三兒子現在任何職?”
聶擎蒼答道:“回陛下,犬子聶大剛現任錦衣衛小旗官,帶領十人小隊。”
景帝點頭:“朕聽說這次南越使者的罪證,是你家三郎搜集的?”
“是犬子所為。他帶人找出凶手和真相,證據確鑿。”
景帝微笑:“十八歲就有這本事,不愧是將門之後。”
“即日起,升聶大剛為總旗,掌管百人隊。”
聶擎蒼跪地謝恩:“臣代犬子謝陛下隆恩!”
一些文官麵露不屑,覺得皇帝小題大做。
退朝後,幾位同僚圍住聶擎蒼道賀,語氣卻難掩虛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