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漣那句“暫留行轅,協助整理文書”的指令,如同一盆冰水,澆在了行轅內外所有關注此事的人心上。支持者扼腕歎息,認為一顆新星尚未升起便已蒙塵;反對者則彈冠相慶,認為這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狀元終於嘗到了官場的厲害。
然而,處於風暴中心的林弈,反應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他沒有憤懣,沒有爭辯,甚至沒有流露出絲毫的沮喪。接到指令後,他隻是平靜地拱手領命:“下官遵命。”
隨後,他便真的如同被閒置一般,每日按時點卯,埋首於行轅那堆積如山的文書檔案之中,整理、歸類、抄錄,仿佛石澗村的成功與隨之而來的風波都與他無關。這份異乎尋常的沉靜,反而讓那些等著看他失態或激烈反應的人,感到一絲莫名的失望與不安。
崔文瀚等人見狀,心中冷笑,隻道這年輕人終於識得利害,懂得了收斂。他們加緊了在楊漣麵前的“勸說”與“提醒”,試圖將林弈徹底按死在文書堆裡,並開始著手“修複”被石澗村模式打亂的“舊秩序”。
但他們低估了林弈,也低估了“格物”精神所蘊含的力量。
林弈並非退縮,而是在等待,在準備。他深知,在權力的角力中,無力的憤怒與蒼白的辯白毫無意義。他需要的,是足以扭轉局麵的、無可辯駁的事實。
在石澗村的那段日子裡,他不僅僅是指導工程,更是在踐行其“觀察、測量、歸納、驗證”的格物理念。陳實與李文,這兩位被他帶入格物之門的年輕書吏,成了他最得力的助手。他們將林弈的要求執行得一絲不苟。
如今,這些平日裡看似瑣碎、被傳統官員視為“匠氣”的記錄,成了他最有力的武器。
數日後,當崔文瀚等人自以為風波已過,正準備進一步鞏固“勝利果實”時,林弈抱著一摞厚厚的、裝訂整齊的冊簿,求見了楊漣。
“楊大人,”林弈神色平靜,將冊簿雙手呈上,“此乃石澗村‘以工代賑’引水工程之全部記錄文書,請大人過目。”
楊漣目光複雜地看了他一眼,接過冊簿。入手沉重,他隨手翻開第一本——《工程總賬》。
映入眼簾的,並非籠統的收支總數,而是極其詳儘的分類賬目:
收入項:清晰列明接收欽差行轅撥付錢糧的具體時間、數量、經手人。
支出項:
工錢支出:按日、按工段、按人頭,記錄每日發放工錢總額,並附有按土方量計算的明細底單,每一文錢的去向皆有據可查。
糧食支出:記錄每日消耗糧食物品種類、數量、來源官倉撥付或市場采購,采購則有市價參考),以及用餐人數。
物料工具支出:購買或租用鐵鍬、籮筐等物的數量、單價、總價,甚至包括磨損報廢的記錄。
結餘:賬目清晰,分文不差。
賬目之後,附有《物料入庫出庫單》、《工錢發放簽收冊》重要環節有災民按下的手印或畫押)等原始憑證的編號索引,隨時可供調閱核對。
這已不僅僅是一本賬,更是一套完整、透明、可追溯的財務流程記錄!任何試圖從中找出“貪墨”、“漂沒”痕跡的企圖,在這鐵一般的細節麵前,都顯得蒼白可笑。
楊漣的手指微微顫抖,他強壓下心中的震動,翻開了第二本——《工程進度日誌》。
這裡麵,以日期為單位,詳細記錄了每日出動勞力人數、各工段完成土方量、工程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方案、天氣對進度的影響等等。甚至還附有簡單的工程示意圖,標注了不同階段的完成情況。效率的提升曲線,一目了然。
第三本——《災民名冊與勞酬記錄》。不僅有名有姓有家庭情況,更記錄了每個人參與勞作的日期、完成土方量、應得工錢和實發工錢。後麵,竟然還附了一疊按滿鮮紅手印的“證詞”,是部分災民自發陳述參與工程後生活得以維係、重燃希望的樸素言語。
最後一本,則是一份簡短的《分析報告》。林弈將石澗村的各項數據如人均日完成土方量、單位土方成本、糧食消耗與工錢比例等),與河東道官府主持的其他傳統賑災工地的模糊數據取自官方文書)進行了對比。沒有激烈的抨擊,隻有冷靜的數字羅列。那高達數倍的效率差距和難以估量的管理損耗,在沉默的數字對比中,發出了震耳欲聾的呐喊!
楊漣一頁頁地翻看著,書房內寂靜無聲。他的臉色從最初的凝重,逐漸變為震驚,最終化為一種難以言喻的複雜情緒。他仿佛透過這些冰冷的數字和嚴謹的記錄,看到了那個在烈日下奔走、在油燈下核算的年輕身影,看到了那套與整個腐朽官場格格不入的、卻代表著效率和希望的嶄新秩序。
所有的汙蔑,什麼“質量隱患”、“滋生事端”、“收買人心”……在這套體係完整、數據翔實、證據鏈清晰的記錄麵前,顯得如此荒謬、如此不堪一擊!
林弈自始至終,沒有為自己辯解一句。
他隻是用事實,築起了一道無法摧毀的城牆。
他用絕對的嚴謹和無可挑剔的工作成果,完成了一次對謊言和汙蔑的“降維打擊”!
這就是“陽謀”的力量——光明正大,以事實和數據為矛,以邏輯和體係為盾,讓一切陰暗的伎倆在陽光下無所遁形!
良久,楊漣緩緩合上冊簿,抬起頭,目光灼灼地看向眼前這個依舊平靜的青衫修撰。那目光中,有驚歎,有欣慰,更有一種下定決心的決絕。
他之前迫於壓力的妥協,在這些鐵證麵前,顯得如此短視和無力。
“林弈,”楊漣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歉疚與更加堅定的信任,“這些……很好。”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著行轅外灰蒙蒙的天空,仿佛下定了某種決心。
“傳令!”他猛地轉身,聲音恢複了往日的威嚴,“即刻召集河東道布政使、平陽知府及相關州縣官員,至行轅議事!”
他倒要看看,在這樣煌煌如日月的證據麵前,那些人,還能編織出怎樣的謊言!
林弈躬身應是,嘴角微微勾起一絲不易察覺的弧度。
他知道,反攻的號角,由他親手遞上的這份“作業”,正式吹響了。
喜歡天命寒門請大家收藏:()天命寒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