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九,一隊打著青州府旗號的馬車駛入山北縣城。為首的劉推官端坐車中,透過紗簾打量著街道景象,眉頭越皺越緊。
“不是說山北縣窮得叮當響嗎?”他問隨行的錢師爺,“這青石板路,這整齊鋪麵,比府城都不差!”
錢師爺陪著笑臉:“定是那林知縣為了政績,強征民力粉飾太平。”
劉推官冷笑:“本官最恨這等欺上瞞下之輩!”
車隊在縣衙前停下,林弈早已率眾等候。簡單的見禮後,劉推官徑直發難:
“林大人,府台聽聞山北縣今年賦稅激增三倍,特命本官前來核查。”他刻意提高聲調,“若是橫征暴斂,可彆怪本官不講情麵!”
趙小乙聞言色變,林弈卻從容自若:“推官大人請便。”
核查從賬目開始。錢師爺帶著兩個賬房,將縣庫賬冊翻得嘩嘩作響。誰知越查臉色越難看——賬目清晰得令人發指,每筆收支都有據可查。
“這...這修路的銀子,真是商戶捐的?”
“剿匪的繳獲,全都入了公賬?”
“建學堂的錢,來自工坊盈利?”
趙小乙捧出厚厚一疊憑證:“請大人過目。所有收支皆經百姓公議,每月張榜公示。”
劉推官不死心,下令實地核查。
第一站到石窪村。時值紅薯收獲,村民們正在田間忙碌。見到官差,張老伯主動迎上來:
“大人是來買紅薯種的嗎?今年收成好,一畝能收二十多石!”
劉推官板著臉:“本官是來查稅的!聽說你們被強征重稅?”
村民們哄笑起來。狗蛋娘指著新蓋的瓦房:“要是重稅,俺家能蓋起這新房?今年賦稅比往年還減了三成哩!”
第二站到工坊區。正在製作果脯的婦女們見官差來查,不但不慌,反而熱情地請他們品嘗。
“大人嘗嘗,這是新出的蜜棗。”
“咱們現在按月領工錢,比以前強多了!”
劉推官悄悄問一個老工匠:“真沒人克扣工錢?”
老工匠瞪大眼睛:“誰敢?林大人立了規矩,克扣工錢要遊街示眾!”
最後一站到學堂。孩子們正在上課,見生人進來,齊刷刷起身行禮。劉推官隨手考較:
“三加五等於幾?”
“八!”孩子們異口同聲。
“一石米價幾何?”
“市價一百文,官倉八十文!”
劉推官越查越心驚。他特意避開主道,深入窮鄉僻壤,所見卻一般無二——村村通水渠,戶戶有餘糧,連最偏遠的山村都建起了義塾。
夜裡,錢師爺來報:“大人,查遍了,實在找不出錯處。要不...要不就說他僭越禮製?”
劉推官怒摔茶杯:“你當百姓都是瞎子?今日所見所聞,哪樣不是實實在在的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