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為了東征高句麗,不顧百姓死活,強征大量徭役,導致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
東征失敗後,楊廣非但沒有反思自己的錯誤,反而更加變本加厲地剝削百姓,以彌補戰爭帶來的損失。
如此一來,百姓們更是苦不堪言,紛紛揭竿而起,反抗隋朝的統治。
一時間,全國各地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
臨汾縣,趙信坐在縣衙大堂內,眉頭緊鎖地看著手中的文書。
雖然臨汾縣受到東征失敗的影響不是太大,但是,隨著全國各地的起義爆發,許多百姓流離失所,紛紛逃難至此。
趙信深吸口氣,抬頭看向師爺,問道:“今日又有多少難民來到本縣?”
師爺拱手道:“大人,今日又有大批難民來到臨汾縣,人數足有上千之眾。”
聞言,趙信放下手中的文書,沉聲問道:“如今臨汾縣內已有多少難民了?”
衙役應道:“回大人,加上今日這批,已有近萬難民了。”
趙信聞言,眉頭微皺,道:“如此多的難民,若不能妥善安置,恐怕會生出亂子啊。”
說到這裡,趙信微微鬆了口氣,多虧前幾個月得力,大力發展生產,存下了一批糧食,不然臨汾縣恐怕也會和彆的地方一樣,餓殍遍野!
這幾個月來,臨汾縣在縣令趙信的親自帶領和督促下,修建了不少水利工程,灌溉了大片的良田,同時鐵器牛耕的普及,也令臨汾縣的糧食產量提升了一大截,百姓們也跟著吃上了飽飯。
如今,臨汾縣的糧倉裡,存著大量的糧食,足以應對眼前的難民危機。
但這僅僅能持續幾個月的時間,未來還會有多少饑荒逃難的百姓到來還是個未知數。
就在這時,魏征邁步走進大堂,拱手道:“大人,此次調集全縣的車馬去關中地區收購紅薯,已經悉數運回。”
“哦?”
趙信目光一亮,看著魏征問道:“收購了多少?”
魏征應道:“共有兩千石,留下一部分當做種子耕種,剩下的紅薯,足以堅持數月之久了!”
“好!”
趙信頓時大喜,這段時間,他也一直在為難民們的糧食問題發愁。
雖然臨汾縣如今存糧不少,但難民的數量實在太多,若不想辦法解決,恐怕堅持不了多久。
而這批紅薯的到來,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
紅薯產量高,適應性強,據說是前太子在關中地區大力推廣一種糧食作物。
趙信看著魏征,問道:“魏大人,此次你親自前往關中收糧,不知路上情形如何,可曾遇到什麼麻煩?”
魏征歎了口氣,道:“大人,此番前往關中,卑職看到沿途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情形慘不忍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