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和睦?
李建成何曾想過與他和睦?
每次他立功歸來,等待他的不是祝賀,而是猜忌和攻訐!
和太子溝通?
那不是送上門的好事嗎?
太子還不趁著機會直接把他的麾下給吞並了?
那無異於與虎謀皮,自縛手腳!
走明路?
朝廷議事拖遝,處處掣肘,如何能抓住瞬息萬變的戰機?
他出生入死,浴血奮戰,為李家打下這偌大基業,換來的就是父皇這看似慈愛、實則偏心且充滿猜忌的“教導”?
但他不能反駁,更不能表露絲毫不滿。
他深深吸了一口氣,將所有的情緒死死壓住,起身,躬身,語氣無比誠懇地說道:“父皇教誨,句句金玉良言,如醍醐灌頂,兒臣銘記於心!是兒臣年輕氣盛,思慮不周,隻想著儘快為父皇分憂,為我大唐開疆,卻疏忽了朝廷法度與兄弟情誼,兒臣知錯!日後定當謹遵父皇旨意,凡事多與太子兄長商議,多向父皇請示,絕不敢再行專斷之事!”
他的姿態放得極低,認錯態度極其端正。
李淵看著兒子如此“聽話”,臉上露出了真正舒心的笑容,再次親手扶起他:“好!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朕就知道,世民你是個懂事的孩子!好了,此事就此揭過。巴蜀新定,百廢待興,後續安撫治理之事,朕就全權交予你了,務必儘快讓其成為我大唐穩固的後方。”
“兒臣遵旨!必不負父皇重托!”李世民再次躬身,語氣堅定。
然而,當他退出甘露殿,走在長長的宮道上時,初春的陽光照在他身上,卻感覺不到絲毫暖意。
剛才殿中那番“父子情深”的對話,如同冰冷的枷鎖,套在他的心上。
他抬頭望向巍峨的宮牆,眼神變得幽深而銳利。
韜光養晦?明哲保身?
他李世民豈是池中之物!這天下,終究要靠實力說話!
巴蜀,也隻是一個開始!
…………
【三月中旬,洛陽,紫微宮】
幾乎就在李世民接受父親教誨的同時,來自西麵的緊急軍情,也如同一聲驚雷,炸響了洛陽紫微宮的平靜。
太極殿內,剛剛因為接到李靖肅清山東全境、徐圓朗授首、王薄遁入深山、綦公順覆滅的捷報而洋溢的喜慶氣氛,瞬間被這份新的情報衝刷得乾乾淨淨。
龍椅之上,楊勇看著手中那份由情報司加急送來的密報,麵色沉靜如水,但那雙深邃的眼眸中,卻仿佛有風暴在凝聚。
他緩緩放下絹帛,目光掃過台下濟濟一堂的文武百官。
“諸位愛卿。”
他的聲音平穩,卻帶著一種山雨欲來的壓迫感,“剛得到的消息。李淵次子李世民,已率軍攻占巴蜀。成都易主,蕭銑逃往江陵。巴蜀天府之國,已儘入李唐之手。”
“什麼?!”
“巴蜀……被李唐打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