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沈法興府邸】
自稱梁王的沈法興,本是隋朝吳興郡守,趁這天下大亂之際自立為王。
書房內,沈法興仔細讀著《隋報》,眉頭緊鎖。
他與李子通的狂妄不同,心中充滿了憂慮。
“楊勇……這是要重整河山啊。”
他放下報紙,對身旁的心腹幕僚道:“誅朱粲,刊報紙,下一步不用猜也知道,便是對外大舉用兵了。這江淮,眼看就要成為戰場了。”
幕僚低聲道:“大王,那我們是否……早做打算?或許……可向隋廷示好?大王本是隋臣,若肯……”
沈法興搖了搖頭,苦笑一聲:“示好?如今示好,不過是自取其辱。楊勇若要南下,豈會因我一句示好而止步?他需要的是徹底的臣服,是交出兵權,是聽候發落。本王……還能回頭嗎?”
他走到窗前,看著窗外熟悉的吳興景色,長歎一聲:“如今唯有加緊備戰,同時……看看杜伏威、李子通他們如何應對吧。但願這長江天險,能擋得住楊勇的兵鋒。”
【皖南歙州,汪華勢力範圍,汪華府】
號稱吳王的汪華,控製著皖南、浙西、贛東北地帶。
他本是皖南當地豪強,起兵是為自保,因此他更注重保境安民,沒有去建什麼宮殿樓閣,風格相對低調。
汪華收到《隋報》的消息後,立即召集了族中長老和地方鄉紳前來商議。
“隋帝楊勇,誅滅朱粲,天下稱快。觀其善後之策,亦似仁主所為。”
一位白發鄉紳撚須道,“如今其攜大勝之威,又有此等利器,恐非我部偏安一隅所能長久應對。”
汪華沉吟道:“長老之意是?”
“大王或可……遣使密探洛陽的風向?若隋帝果真仁德,能保皖浙贛百姓安寧,承認我部現狀,則歸附亦非不可為。總好過戰火波及,生靈塗炭。”
汪華緩緩點頭:“此事需從長計議,務必謹慎。先派人多方打探,弄清隋廷真實意圖和李靖用兵方略再說。”
【海陵,臧君相營地】
作為杜伏威名義上冊封的左將軍,臧君相實力相對較弱,控製著海陵一帶。
他對《隋報》的反應更為直接。
“大哥,看來要變天了!”一個心腹頭目對他說道,“連朱粲都完蛋了,咱們是不是得趕緊找好退路?杜大帥那邊……靠得住嗎?”
臧君相麵色凝重:“難說!隋軍一旦南下,他肯定是首要目標。我們……得為自己打算。或許……可以暗中向隋軍示好?哪怕將來被收編,也好過被當成逆匪剿滅……”
各種心思,各種算計,在《隋報》這麵鏡子的映照下,在江淮各路豪強心中滋生、蔓延。
猜忌、恐懼、野心、僥幸……交織成一幅混亂而危險的圖景。
【山東,鄆城,李靖臨時帥府】
就在江淮各地因《隋報》而暗流湧動之際,山東鄆城,隋軍前線大本營,一場決定江淮命運的戰略會議正在進行。
帥府大廳內,氣氛肅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