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遠處的人群中,有不少穿著體麵的士紳和商人來到現場觀禮。
一個來自洛陽西市的布商,對同伴感慨道:“瞧瞧這民心!陛下這一手……高啊!實在是高!重農桑,穩的可是天下的根基。根基穩了,咱們的生意才能做得長久,做得安心啊!”
他的同伴,一個經營糧行的商人,連連點頭,眼中閃爍著精明的光:“不錯!陛下重視農桑,糧食豐收,市麵才穩。而且陛下金口玉言,說了要按地畝征稅,清查隱田,這對咱們這些守法經營的,也是好事!至少不用再被那些有田不報的大戶擠兌了!”
更有一些穿著各色工坊製服、顯然是休沐日來看熱鬨的工匠,也在興奮地議論。
“陛下連種地都親自上陣,真是……真是跟以前的皇帝不一樣!”
“那可不!聽說將作監又要弄新東西了,好像跟水利有關,要是真成了,以後澆地能省不少力氣呢!”
“跟著這樣的陛下,咱們做工的、種地的,日子肯定能越來越好!”
喧囂的聲浪遠遠傳來,傳入正在勞作的百官耳中。
楊勇緩緩直起身,將耒耜交給旁邊的內侍,接過溫熱的濕巾擦了擦額角並不多的汗水。
他望著遠處那些激動萬分的百姓,看著他們臉上真摯的笑容和眼中閃爍的希望之光,臉上露出了欣慰而深沉的笑容。
這場精心準備的春耕大典,其效果遠超預期。
它不僅向上天和祖先昭示了國策,更向天下臣民、乃至那些尚未歸附的勢力,展示了一個與傳統帝王截然不同、更務實、更親民、也更強大的新朝形象。
“民心可用,國勢可期……”
他低聲自語,眼神中充滿了掌控一切的自信與開拓未來的決心。
魏征站在百官之中,聽著耳畔山呼海嘯的“萬歲”之聲,看著皇帝那沉穩而高大的背影,再回想方才陛下親執耒犁的那一幕,原本心中最後一絲憂慮,也在此刻煙消雲散。
他輕輕吐出一口濁氣,朝著禦駕的方向,鄭重地、心悅誠服地躬身一禮。
陽光正好,灑在翻新的泥土上,映在官員們沾染了塵土的袍服上,也照亮了無數百姓充滿希望的臉龐。
春耕大典在萬民發自內心的歡呼聲中緩緩落下帷幕,大隋新的一年,就在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在這股昂揚向上的氛圍中,正式拉開了序幕。
洛陽乃至整個天下因為大隋皇帝親自“下地耕種”而沸騰了!
最新一期的《隋報》在頭版頭條,以極其醒目的篇幅和筆觸,詳儘報道了二月二龍抬頭那日,皇帝陛下親赴南郊先農壇祭祀並執耒親耕的盛大禮。
文章辭藻華麗,充滿了對天子仁德、重農恤民的讚美,更配上了一幅由將作監畫師根據現場情景精心繪製的版麵畫。
畫中,旭日初升,金光萬道,背景是巍峨的先農祭壇和肅立的百官儀仗。
前景則重點描繪了皇帝楊勇卷起衣袖,手握耒耜,奮力翻動泥土的瞬間。
他麵容專注,身姿挺拔,明黃色的龍紋祭服在深褐色土地的映襯下格外耀眼,額角甚至被畫師巧妙地點綴了幾顆細密的汗珠,顯得無比真實而生動。
身旁,太子楊儼一臉崇敬地觀望著,更遠處,百官們形態各異,或驚訝,或感動,或勉力效仿。
而畫幅邊緣,還隱約勾勒出了遠方萬頭攢動、群情激昂的百姓身影。
整幅畫麵構圖嚴謹,層次分明,極具感染力,將那一刻的莊嚴與親民完美地定格了下來。
這份報道與圖畫,隨著驛道上來往不息的信使和商隊,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傳遍了大隋的每一個角落,也在那些尚未納入版圖的區域引發了暗流湧動的議論。
【江陵,蕭梁皇宮】
皇宮大殿內,雖然也燃著炭盆,卻驅不散那彌漫在空氣中的陰冷與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