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麵紗”的初步成功,如同在密不透風的牆壁上找到了一道細微的縫隙,為“歸墟燈塔”爭取到了寶貴的喘息之機。儘管遠未達到完全屏蔽“觀測者”隱性關注的程度,但那種無時無刻不被冰冷目光掃視的窒息感確實有所緩解。這證明他們的方向是正確的——利用生命規則本身的複雜性與活力,來對抗絕對理性的“觀測”。
借此相對安穩的窗口期,沈流石決定進一步深化與“生命織網”的共生關係。這不僅是為了獲取更強的庇護,更是對自身之道、“萬象歸墟”中“生”之一麵的深度探索與踐行。
在洛蘭的協調與歐幾裡得的技術支持下,一項名為“共生機體培育”的計劃被提上日程。該計劃並非創造新的生命形態,而是嘗試將“生命織網”延伸過來的能量根係,與燈塔內部非核心的自動化維護單元、環境調節係統乃至部分外層防禦模塊進行更深度的融合。
過程需要極其精細的操控。歐幾裡得負責計算最佳的融合節點與能量通路,確保不影響原有係統的功能穩定性。洛蘭則如同一位高明的園丁,引導著那些充滿生機的翠綠色能量絲線,小心翼翼地“編織”進冰冷的機械結構與能量回路中。沈流石坐鎮中央,以其包容萬象的道韻調和著可能出現的規則衝突,確保生機之力不會過度侵蝕機械的精確性,而機械的固化邏輯也不會扼殺生機的活力。
首批試驗選在了一個小型生態維持艙和一套負責清理外部星塵的自動化機械臂集群上。
數周後,成果初現。
那台生態維持艙仿佛被注入了靈魂,其內部的空氣循環、濕度調節、光照模擬不再完全依賴預設程序,而是能根據艙內少數試驗植物的細微生命狀態,進行更加靈動、更加貼合自然韻律的微調,甚至能自發凝聚出微小的、富含生機的露珠。
而那套機械臂集群的變化更為驚人。它們的金屬關節處生長出了細密的、如同苔蘚般的能量絨須,活動時不再是僵硬的機械運動,而是帶上了某種流暢的、近乎生物肌肉收縮般的彈性。它們清理星塵的效率提升了百分之三十,並且能主動識彆並避開偶爾附著在燈塔外殼上的、無害的宇宙微生物群落。
這些“共生機體”展現出遠超純機械或純生物結構的優越性——兼具生物的適應性與機械的可靠性。它們仿佛是“歸墟燈塔”這個巨大造物上,生長出的具有生命力的“器官”。
然而,就在第一批“共生機體”穩定運行,燈塔內部生機愈發盎然之際,歐幾裡得那個專門監測“觀測者”背景波動的子程序,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持續性的高頻警報!
警報並非指向燈塔本身,而是指向了那片遙遠的“活性星雲禁區”!
數據顯示,覆蓋在活性星雲外圍的、那種代表“觀測者”隱性關注的規則擾動場,正在急劇增強!其強度波動曲線,與之前“破繭號”遭遇直接注視時的數據特征,有顯著的相似之處,但範圍更廣,持續時間更長!
“觀測者的注意力,正在向‘生命織網’本體聚焦!”沈流石瞬間得出結論,心中凜然。
是因為燈塔與生命織網的深度共生,導致生命織網整體的“信息特征”發生了某種變化,引起了“觀測者”更大的興趣?還是因為生命織網本身,在漫長的歲月中,終於達到了某個即將觸發更高序列“觀測協議”的臨界點?
通過“織網共鳴”,沈流石和洛蘭都能清晰地感受到,活性星雲那古老意識傳遞來的、前所未有的警惕與……一絲壓抑著的怒意。星雲內部瑰麗的光暈流轉加速,能量藤蔓網絡明顯收縮、凝聚,呈現出一種防禦姿態。
“它觀測者)……在評估……‘網絡’的‘進化潛力’……”活性星雲的意念斷斷續續地傳來,帶著沉重,“過多的‘變量’……引來了……更深的‘審視’……”
危機並未直接降臨燈塔,卻懸在了他們最重要盟友的頭頂!
沈流石立刻意識到,他們與生命織網已是真正的命運共同體。一旦生命織網被“觀測者”判定為需要“處理”的目標,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調整‘信息麵紗’策略,”沈流石迅速下令,“嘗試將我們的部分信息特征,反向注入生命織網的背景波動中,幫助它混淆、分散‘觀測者’的評估!歐幾裡得,全力分析擾動數據,尋找‘觀測者’評估機製的可能漏洞或規律!”
他不能坐視盟友獨自承受壓力。即便力量懸殊,也要儘力周旋。
同時,他感知著體內那道與“逆熵契約派”連接的因果鎖鏈,心中念頭飛轉。這一次,“觀測者”的異動規模遠超上次,這些神秘的契約者,又會作何反應?他們手中,是否掌握著更多關於如何應對“觀測”的關鍵信息?
短暫的平靜被打破,更深沉的危機陰影籠罩下來。歸墟燈塔與生命織網的命運,因這突如其來的“觀測異動”,更加緊密地纏繞在了一起。
是共同渡過難關,基石愈發堅固?還是在“觀測者”冰冷的審視下分崩離析?答案,隱藏在即將到來的風暴之中。
喜歡不合格的修仙界請大家收藏:()不合格的修仙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